>>>>>
李英姿
最近,笔者在常宁市了解到这样一组“亲民方程式”——1+1+4,这是该市今年深入推行的干部联村活动。或者说,是整合力量、叠加效果一套群众工作法。它是在去年常宁推行“1+1”联村活动基础上探索推进的,简而言之就是一名乡镇干部、一名常宁市直干部,共同联一个村,重点做好清村账、搞同治、抓绿化、消矛盾四项工作。
活动启动以来,常宁联村干部已走访党员群众9万余人,召开座谈会5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慰问金150多万元,完成财务清理206个村,整治环境卫生死角346处,植树造林2.3万亩,调解矛盾纠纷128起。
探究这组“亲民方程式”,笔者觉得两个加号各有不同“职责”。第一个加号旨在“解难题”——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基层干部素质有限,那么就“加”外援,每村派一组外援干部,于是有了1+1;第二个加号意在“压担子”——农村很多大事、难事、老百姓急需解决的事,那么就“加”任务,于是有了1+1+4,这个4,就是结合老百姓的诉求而确定的四项重点工作。
笔者认为,这样的“加号”行动符合习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应该是当下老百姓所需要、欢迎和拥护的。
其一,叠加温暖,为群众办实事。在常宁市江河乡宜潭村笔者了解到,当地老百姓进出的主要通道是一座老桥。可老桥年久失修,每次老人、小孩过桥都提心吊胆,想修又缺钱,且没人领头。在此蹲点的常宁市公安局民警陈国泉便主动挑起了这副重担。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民警,但和村民们比起来,办法、门路总会多一点。通过向有关部门多次反映情况、争取支持,陈国泉硬是为村里“找”来了4万多元修桥款,全村老少从此告别了“危桥时代”。正是这样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想办却办不了的事,因为“1+1+4”联村活动的开展而逐件攻破。所以当地老百姓才会从心底感谢联村干部,评价他们“确实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其二,叠加压力,促干部转作风。不少联村干部表示,直接接触老百姓,为他们办一些事、解决一些困难,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心里也感到满足;而且今年确定了联村工作重点后,工作更有奔头,精力也更集中。因为“l+1+4”中的第二个“加号”,直接把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加”到了干部肩上,并结合“三有两评”工作法,以系统的督查和考核办法,真实地检验干部是不是完成了任务,是不是真的博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干部对自己肩上的“加号”负不负责、落实得好不好,直接与干部的位子、帽子、面子挂勾。干部感到了压力,也就会萌生动力,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更好地推进工作。
其三,叠加后劲,为基层谋长远。我们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中国梦”,基层、农村永远是重点,是不可放弃的阵地。而“1+1+4”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好路径。联村干部要重点做好的清理村级财务、整治环境卫生、抓好城乡绿化、调处矛盾纠纷4项工作,均是涉及农村当前最薄弱环节的难点问题,是为发展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比如清理村级财务,将确保村级财务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也才会使基层组织在老百姓心目中值得依赖、有威信;积极推进环境卫生城乡同治,消除脏、乱、差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全市环境卫生,营造干净清洁的宜居环境;抓好城乡绿化,才能真正优化农村生态,才是打造“美丽衡阳”;做好矛盾调处、积案化解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民调满意率。
笔者希望,像常宁这样的“亲民方程式”能越来越多。为百姓加温暖、向干部加压力、给发展加后劲的“加号”,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