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艰苦人生的一抹曙光
今年已60岁的刘华兵出生于衡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父亲很早去世,家里五兄妹全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在那个年代,这样家庭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五兄妹里,唯独刘华兵一人顺顺利利地读上了高中,但那时高考被取消,读了两年高中后自觉没有出路的他继续返乡务农。那时,白天劳作挣工分,晚上借着灶火看些书,多是从学校借来的《人民文学》、《中国青年》等杂志,总的来说生活困苦,希望渺茫。
一直到1976年,他与隔壁生产队一位姑娘结了婚,不久就有了第一个孩子。而后第二年便被告之高考恢复,已为人父的他重燃希望,翻出保存完好的课本准备温习。不料那年招生章程里规定报考的考生必须未婚,这对他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为此他消沉了许久,高考的执念也慢慢淡去。
也许真是上天开的玩笑,1978年的高考章程里对考生是否未婚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强调年龄不得大于25周岁,而那时刘华兵刚好二十五。他觉得怎么也得去试一试,否则这辈子都只能呆在农村刨土过活。当在县里顺利报名后,刘华兵一直不敢相信,生怕永远失去高考的机会。
到了1978年7月20日那日,天还没亮,他就与同村里几个考生坐着手扶拖拉机奔赴考点。到学校后发现考场气氛十分严肃,外边民兵站岗,里边“新老三届”同台竞争,一度让他紧张不已。所幸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开考后他很快进入状态,开始将自己的梦想挥洒于纸上。三天的考试结束后,刘华兵返回家里开始了忐忑不安的等待,两个月后,他收到了大学入学通知书。
现在,已经退休的刘华兵每每追忆起当初的求学之路,说得最多的就是“难啊,不容易啊!”这样的感叹,言语间仍能感觉出他的骄傲与自豪。
非典也阻挡不了的高考
在衡阳一家国企做国贸的于 是2003年在广东参加的高考,而那一年,非典肆虐中国,人们谈之色变。于 所在的县城疫情并不是很严重,所以周围同学并没有因此影响学习,反而是当年提前一个月的开考时间着实让大家感到有些吃紧。而那时全国的高考人数又创新高,达到了空前的600多万人,这些都让他备感压力。
于 在班级里成绩一直不错,父母对他报以很高的期望。在考前一个礼拜时,他就已经停止温习功课,想让自己稍微放松以备战高考。结果天不如人愿,就在这几天里,学校有一名教职人员感冒后被检查出感染非典。这一下学校炸开了锅,全校封闭检查,紧密接触者统统隔离。因为短期内不能确定是否有人携带病毒,所以很多时候人身自由都被限制。这样学校开始停课,他们这些高三考生只能窝在寝室,茶饭不思,辗转反侧,等待着还不知怎样安排的高考。
结果高考那天,他们都被专车送至隔离考区,整个考区里都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操场里还有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驻扎。而且,在进入考场前,考生还必须测量体温,一旦超过正常指标值将不得进入。
6月份的广东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于 担心自己的体温会超出正常值而引起误会,所以在进入前他不停的用冷水洗脸降温,一阵忙活,终于顺利进入考场。最后于 发挥稳定,成绩不错,被一所二本学校录取。
网友高考百态
网友“思之悟之”讲述:他高考那会儿,流行各类药物进补,哪个品牌广告打得响就吃哪个。父母看周围的家长都在给孩子做打算,便也给他买了几盒。
这不吃不打紧,吃了吓一跳,倒不是说疗效多好,反正自己以前面庞白净,可吃了几盒后竟然长出又黑又硬的胡须,心想不是含了激素成分吧?吓得他赶紧停用了,父母也担心这类药有问题便不再要求。
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色生猛海鲜,吃得他是满心不安,就怕考得不好该怎么面对二老。还好最后成绩不错,总算有了个交代。
网友“河岸的沙”说,2004年参加高考时,一直自觉懵懂无知的自己也开始失眠了,满脑子思索未来人生的种种可能,整夜整夜,任何催眠的办法都不管用。
那时离高考还有两个多礼拜,她担忧这样会没办法参加高考,总是一个人偷偷躲寝室里哭。同寝室的女孩子们一直安慰她,还特地陪她去衡山游玩舒展了一下心情。回来后自己开始平静下来,渐渐地睡眠也开始正常,最后顺利参加了高考。
这么多年了,她依然要感谢当时室友们的帮助和关怀,谢谢她们!
贝
斌
贝
斌
贝
斌
贝
斌
贝
斌
你好衡阳网 肖光威
自1977年高考恢复已过去36年。高考几十年的变化,正是社会变革的缩影,参与其中的你我,又都有些什么样的亲身经历和辛酸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