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月21日通报,11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3例(上海3例,广东3例,江苏2例,云南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广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4例(辽宁3例,均在大连市;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38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本轮疫情整体上
进入扫尾阶段
“截至目前,本轮本土疫情波及的省份中,有8个省份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本轮疫情整体上进入扫尾阶段。
“除了辽宁省大连市以外,其他省份近日仅个别地方有零星病例报告,病例主要来自集中隔离点和风险管控区域。”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大连市疫情总体趋于平稳,病例数明显减少,风险持续下降,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社区传播风险,需要警惕疫情反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截至20日上午,本轮疫情已有超过40%的患者治愈出院。
加强疫苗接种
强化核酸检测
吴良有介绍,这次疫情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得益于我国较高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截至19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覆盖12.25亿人,完成全程接种10.76亿人,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6.9%和76.3%,加强免疫接种6573万人,为阻断新冠病毒传播、防止重症发生等起到重要作用。
“本轮疫情在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当中有一些较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利用火车专列分六批转运,将额济纳旗164名感染者集中到呼和浩特市定点医院进行救治。”郭燕红说,截至目前,这164名患者中有161人已经治愈出院。
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支撑。郭燕红介绍,通过自治区内和国家调集检测力量,额济纳旗能在不到一天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在最短时间内锁定感染范围。此外,通过调集34.5万管的检测力量,大连短时间内核酸检测能力提高至每天60万管。
教育部防控办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教育系统落实了定期、不定期,部分或全员核酸检测,对于后勤工作人员更需要做定期核酸检测。
绷紧弦不松懈
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连续5周反弹,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米锋表示,要继续巩固、落实现有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地区防控能力建设,守好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完善,已逐步形成一整套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管控措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副司长刘洪彬说,下一步重点是督促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物防”工作,切实提高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监管和涉疫食品排查管控执行力和精准度,全力守住市场监管防线。
“不能松懈麻痹,各地仍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吴良有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疾控局,从中国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机构遴选了300多名专家,组建了国家流调专家队,建立了分片区对口包干的工作机制。
“我们将全面深入系统总结本次疫情的经验教训,突出精准防控、坚持抓早抓小,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冬春季和即将来临的元旦、春节疫情防控工作。”吴良有说。
“北京健康宝”再升级
针对环京地区人员
上线“通勤”绿码标识
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为最大程度便利环京地区人员通勤,“北京健康宝”11月20日发布新版本,针对环京地区通勤人员需求,上线了“通勤”绿码标识。
据了解,对已在通勤人员数据库,并且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已上传国家或北京市核酸检测数据库的人员,“北京健康宝”赋予其“通勤”绿码标识。持有“通勤”绿码标识人员,可向铁路、公路检查站工作人员出示,与纸质核酸阴性证明同等效力。已获取“通勤”绿码标识的,还需确保每14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于没有获得“通勤”绿码标识的情形,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种情况是不在通勤人员数据库中的人员,应按照北京市最新进(返)京政策要求,履行个人防疫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在通勤人员数据库中的人员,但在国家或北京市核酸检测数据库中查不到14日有效核酸阴性记录。若暂时未获得“通勤”绿码标识,请按照防疫政策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