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面十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项数据稳步回升  全年经济向好信号增强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45亿元,同比增长12.4%;出口17160亿元,同比增长18.1%;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3917亿元,同比增长15.4%……16日出炉的5月经济“成绩单”显示,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稳步回升。其中,消费、投资、出口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盈利和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进程中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进程中,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高增长。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仍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具体来看,工业生产方面,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6%;环比增长0.52%。需求方面,“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均增势良好。1—5月,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2%,比1—4月加快0.3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5月出口两年平均增长9.3%,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生产和需求的环比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和消费的两年平均增速均较前值有所加快,说明了经济整体延续稳中恢复势头,与预期基本相符。”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转正、全部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均为正增长,为5月改善较明显的领域。

  供需两端向好的同时,新兴动能持续壮大。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明显快于全部工业增速。1—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3.2%,也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新业态发展迅猛,平台经济、网上零售、在线教育持续活跃,1—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6%,明显快于社零总额的增速。

  另外,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以及减税降费的显效,企业盈利和预期持续向好。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6倍,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同比增长3.3倍。5月,制造业PMI达到5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持续稳定在临界点以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从前5个月经济表现看,各项指标仍在持续复苏之中,预计今年四季度会恢复到位,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8%以上的高增长。同时,由于低基数效应递减,全年多数指标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但经济整体复苏向好的态势,将为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创造时机窗口。”

  “从环比和两年平均增速来看,5月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国内需求逐渐恢复。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左右,两年平均增速将超过5.5%,将显著快于一季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说。

  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向内需增长拉动常态回归。其中,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从5月市场销售来看,一是商品零售稳定增长,其中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较快。二是服务销售改善,餐饮收入加快。根据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与长距离旅行相关的服务消费稳步增长,比如航空运输、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5%以上,和居民消费相关的零售、餐饮、文体娱乐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达到58%以上。

  “从下一阶段来看,消费的恢复仍然有很好的支撑。”付凌晖指出,一是就业在扩大,居民收入在增长,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二是经济在向好,整体发展恢复,同时国内疫苗接种在扩大,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三是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实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有力,价格涨幅总体温和,这些都有利于扩大消费。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申俊利也表示,下一阶段,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一系列举措和全面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见效发力,消费市场将有望持续稳定恢复。

  在投资方面,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求统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惠民生、防风险,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在发挥好消费基础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对基建投资也形成利好。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走向,温彬指出,宏观政策宜继续以“稳”为主,仍需要大力提振内需,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结构性支持力度。对于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要加强供需调节缓解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

  在刘向东看来,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上来,利用经济恢复的时机窗口,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清除阻碍经济循环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

  调控持续深入,房地产多项指标增速现回落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

  有望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16日数据显示,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4318亿元,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同期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8.6%。其中,住宅投资40750亿元,增长20.7%。

  具体来看,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99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房屋新开工面积74349万平方米,增长6.9%。房屋竣工面积27583万平方米,增长16.4%。

  前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3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5%;土地成交价款1931亿元,下降20.5%。

  从销售来看,前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63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3%;比2019年1—5月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9.3%。商品房销售额70534亿元,增长52.4%;比2019年1—5月增长36.2%,两年平均增长16.7%。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今年前五月销售额相比之前的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同期的5.17万亿元还多1.87万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有望超1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张大伟同时表示,在调控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多个涉房指标增速已有明显收窄之势。

  具体来看,前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8.3%,较前4月21.6%的增速,下滑3.3个百分点;施工面积增速由前4月的10.5%降至10.1%,下降0.4个百分点;前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为6.9%,较前4月的12.8%下滑5.9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增速也从前4月的17.9%,下降至16.4%。

  商品房销售来看,前5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3%,较前4月的48.1%大幅收窄11.8个百分点,5月单月同比增长仅9.2%,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更是从此前的68.2%,下降至52.4%,收窄幅度达15.8个百分点。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多项指标收窄的原因是调控政策升级加码。5月以来,南京、北京、深圳、西安、宁波、上海、湖州、嘉兴、海口、郑州、绍兴、成都、合肥等地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其中多个城市进行了多次升级版调控,从限购、限售、公开摇号、捂盘惜售及人口落户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此外,在购地方面,近日已有南京、无锡、苏州、南昌、东莞等5个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房企多个“马甲”抢地。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多项数据稳步回升  全年经济向好信号增强
衡阳晚报版面十六A16多项数据稳步回升  全年经济向好信号增强 2021-06-18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