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芳 余晓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这是回应教育关切、学生发展客观需要的重大政策部署,是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导向。
在社会转型期,发达地区领跑优势越来越大,欠发达地区刚刚告别贫困,亟待跟跑赶上。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仍然显著,很多短板亟待补上。这些短板中,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基础教育上。
教育优先在乡村振兴里,绝不是一句空话。振兴乡村,应大力振兴教育。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使农村的孩子有平等的机会成就人生梦想,更是为整体提高未来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夯实根基。教育改革要善用辩证法、系统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系统架构、整体推进,有序稳步实现我国教育公平。
加大政策投入,完善乡村教育政策是教育公平的定盘星。广大乡村教育资源最薄弱,最需要教育的政策资源的大力投入和支持支撑。各级政府尽快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建立评估考核规范、一把手负责制。着力推广教育联合体模式,有效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实现市域范围内城乡教育一体化。
财政科学投入是教育公平的前提。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拉大差距,是为了走向共同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因此,教育作为公共服务,最该得到政府财力的优先支持。重点解决师资不稳老大难问题,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带来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重在财政投入,加大乡村教师待遇和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才会让高素质的教师引得来、留得住。
大力提升乡村教育软环境建设。提升乡村教育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良好的教学软环境,提倡科学的教学评价、正确的导向。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化内容配置、升级品质。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板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引导、督促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落实。分数虽然实现了相对公平,但也一定程度违背了学生成长规律,扼杀创新。因此,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素质教育是先进、科学、全面的育人体系,也是针对乡村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务必综合施策,千方百计让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乡村,扎下根去,结好果子。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师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好,采取适合于当地的继续学习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交流一切好方式的制度化,加强教育新理念、新政策的落地。
祛病如抽丝。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国情的根本体现。教育,不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更是历史大潮下,一国文明程度的定盘星。金牛踏春,力定乾坤,中国乡村正踏上新征程,虽任重道远而新篇卓然;教育公平已立在万众中央,她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