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6成涉互联网纠纷审判、执行案件被告是35岁以下青年,94.73%直播打赏案件当事人18岁以下,58.55%的互联网金融案件当事人年龄在25至35岁、4.32%在18至25岁。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供的一组数据。
点评:除了那些本就居心不良的地下校园贷、网络贷,每一个正规平台都明确表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可正如前述数据所展现的,超9成直播打赏案件当事人都是18岁以下,他们花的莫非都是“压岁钱”?平台在落实相关国家规定要求方面是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提升?这几年,围绕“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能不能退”多次成为舆论焦点,司法及时跟进,已逐渐厘清了边界。据介绍说,针对受害于网贷的未成年被执行人,法院与共青团及相关公益社会组织已逐渐探索出一套帮扶模式。这值得点赞。问题是,司法救助往往意味着事情已到了最后一步。追根溯源,整个社会在事前是否还可以作更多努力?
2.“骑着一个板凳,就把骑马戏给演了。”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张光北在谈及当下演艺行业乱象时,直言一些年轻演员动辄使用替身,即便“亲自演戏”也不走心。他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感慨:“流量是过眼云烟”“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演技,永远都会打动人,是会留下来的”。
点评:演员精于业务,是尊重观众,也是尊重自己。反过来,观众们也很明白,谁只是偶像,而谁才是真正的演员。这些年,流量泡沫在逐渐破灭,一些无资本加持的作品成了市场黑马,一些无炒作护航的老戏骨收获大量“自来水”,反倒是一群过去的“顶流”成了“票房毒药”,这正是观众用脚投票、行使“差评权”的结果。流量再凶猛,热搜再好刷,也只有好作品、好角色才会留下来。苦练演技是一个演员永远的自我修养,演艺圈的假把式之风现在可能还很严重,但不会永远吹下去,观众的“赞”与“踩”,终将一点点校正规则的天平。
3.日前,云南9岁女孩在自家猪肉铺里跳芭蕾舞的视频冲上热搜。视频里,小女孩是妈妈的好帮手,洗毛巾、擦猪身,干净利落;镜头一转,她又换上了芭蕾舞训练服翩翩起舞,让人心醉。家里条件有限,没办法供她去大城市找专业老师学舞,她就照着视频自学,一板一眼,绷起脚尖,像一只展翅欲飞、楚楚动人的小天鹅。
点评:不因出身,禁锢自己的翅膀;不因眼前,放弃自己的梦想。小女孩对舞蹈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收获了网友一片点赞。找到并坚持热爱,其实并不容易。想想我们有多少人将曾经的热爱埋在了记忆深处,只在偶尔回首时才慨叹“我该选择所爱”。我们有多少人正在做着不喜欢做的事,在没有“热爱”的日子里,失去了为梦想拼搏的喜悦。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成就。致敬每一份热爱,不负每一份热爱,守护每一份热爱,热爱终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