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江
最近,“985相亲局”频频登上热搜,引发的讨论还在蔓延中。最新的一则报道称:12月12日,位于北京798艺术园区拐角处“爱的博物馆”餐厅,举办了一场“985相亲局”。这场活动壁垒森严,参与者必须名校毕业,精英圈子。参与活动的200名男女嘉宾中,硕士和博士占九成,嘉宾们无一例外为985高校毕业生,或拥有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校的学历。参与嘉宾近一半在金融行业工作。相亲的“8分钟约会”,一桌6位嘉宾轮流充当应聘者和面试官,被相亲者形容为“像一场面试”。
所有的高端相亲局都大同小异,是不是“圈内人”被视为首要的相亲准则。在这些相亲局里,只有本科第一学历才是硬通货。这样的相亲局,哪怕发生在美好的初雪之夜,哪怕发生在“爱的博物馆”,无非是一场失败而已。
男女恋爱本是私人之事,个体在择偶时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学历、职业、容貌、性格……婚姻一般是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分的,不过大多数人的婚姻是介乎功利婚姻和浪漫婚姻之间的。过分强调985身份,不过是将婚姻越来越功利化的表现。
将婚姻赤裸裸地物化、标签化,一方面是在矮化爱情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折射出视野的狭隘。生活中无数实践证明,985高校的学生未必个个优秀,一个普通本科生也未必不优秀,自学成才的也大有人在。即使同为985高校毕业生,个人品行也千差万别。死死抓着985的标签,并不意味着会带来更好的爱情与婚姻,何况爱情无法格式化,更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