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
快节奏时代,手机App数量多如牛毛,让消费者选择困难,排行榜就成为极为重要的C位出道方式。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地下产业链,成了不少人的“生财之道”。80后蒋德(化名)靠着帮App“刷榜”成为年入过千万元的“成功人士”,最终铤而走险成为违法App的幕后帮凶。
虽然刷榜团队被查处,但其涉案的理由却是为违法App推广。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刷榜”还不足以构成违法吗?事实上,App存在刷榜产业链,如今已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但由于缺乏明确定性及监管的情况下,刷榜行为依然在背地里活跃,而打击的压力也更多地落在应用平台上。
可是,平台的打压力度终归是有限的。虽然不定期调整算法的方式能有效地实施监管,但平台“发现一个处置一个”的惩戒方式,对于大部分刷榜者来说,也不过是“换个马甲”罢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积分返现”等诱导方式,吸引个人用户或刷榜工作室直接为不能上架应用平台的App进行推广,这就为违法App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要整顿这股虚假刷榜之风,还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介入。如果企业都通过刷榜就能获得更多关注、用户和高估值,那以后谁还会踏踏实实做产品呢?市场也会沦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强监督,打击刷榜公司的同时,应积极出台相关的条例,制约并严惩企业购买刷榜服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