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季来临,硕士学位论文查重价格猛涨,这让不少学生不堪重负。此事的复杂之处在于,似乎没有明确的个体或单位,来为涨价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个环环转手、层层加码的生意,最终呈现在电商网店的终端报价,已经经历了太多“中间商赚差价”。
表面看来,此轮涨价与相关论文数据库官网毫无关系。这是因为,此类官网并不对个人提供查重服务,理论上说学生是没办法去网上买到查重服务的。严格说来,电商平台上就不应该出现售卖给个体的查重服务。没有买卖也就没有报价,故而也就不会“挨宰一刀”了。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查重服务,甚至直接推高了地下市场的报价。我们有必要追问的是,其意义在哪里?查重是为了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不是平白无故给学生增加负担。高校固然有严格把关的责任,但学生却没有额外花钱“自证清白”的义务。清者自清,何必多此一举! ——评论员 蒋璟璟
2.论文查重只是防止学术不端、确保学术纯洁性的一个技术手段,而非根本手段。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增强学术诚信意识,恪守学术操守,踏踏实实完成论文,才是遏制学术不端的根本。大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免费查重的便利。毕业生也应该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
论文查重乱象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人们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很容易对看似立竿见影的手段过度依赖,而忽视了本质,结果造成新的问题。重“术”轻“道”实不可取。就治理学术不端而言,高校可以借助查重技术辅助,但绝不能把它当成万能的灵丹。相反,那种学生宁愿被“宰”,也要一哄而上竞相购买查重服务的急切和不满,恰恰是对审查方式、评价手段单一的一种映射。与不惜花高价查重之类的“刚需”相比,诚信笃实、严谨细致、独立思索、自由探究等学术精神,才是真正的刚需。
——评论员 李思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