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8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相比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7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88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0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2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68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42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430例,现有疑似病例1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5927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55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无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例(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00例(境外输入5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66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77例(出院1083例,死亡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出院45例),台湾地区446例(出院435例,死亡7例)。
北京:抓好端午假期疫情防控
记者24日从北京市了解到,6月23日晚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要求,抓好端午假期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传播风险,严防人员聚集扎堆,坚持非必要不出京。
会议强调,端午假期正值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是对北京市各项工作的又一次直接考验。疫情防控决不可掉以轻心,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格落实各项措施要求,严防疫情传播风险,保持应有的生产生活秩序,让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端午假期。
会议提出,端午假期要严防人员聚集扎堆。公园、景区严格限流、预约、错峰,加强巡查劝导;景区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严格按30%限流。同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商超、餐饮等行业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限流、“一米线”等措施,加强通风、消毒和清洁卫生。复工复产单位要落实楼宇、园区、工地、工厂、酒店、宾馆等场所防控指引,加强公共部位消毒和人员健康监测。
此外,会议强调,要坚持非必要不出京,民航、铁路和公路检查站要加强检查。相关部门要做好假期交通运输保障,维护好重点场站和景区、商圈等重点地区周边交通秩序。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要落实防疫措施,乘客佩戴口罩,错峰乘车。
我国研制的又一个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我国又一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已获批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此前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
该疫苗由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团队和严景华团队研发。据悉,临床前的恒河猴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免疫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目前开展的一期临床试验,将重点测试疫苗在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疫苗研发团队表示,该疫苗可通过工程化细胞株进行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强的可及性。从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到疫苗最终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中科院微生物所长期致力于新发突发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动物源性病毒跨种传播及病原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在冠状病毒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积累。
高考防疫如何做?国家卫健委发布10条关键措施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4日发布《2020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10条》。措施包括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以及设置备用考场等。
具体如下:
一是人员的健康监测。对参与组考、监考环节的工作人员和考生,要求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
二是自我防护的准备。考试前,考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确保考试时身体状况良好,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赴考时如乘坐私家车、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不戴口罩;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同时注意社交距离。
三是异常状况的评估制度。对考前和考试中监测、检查发现的考生和工作人员身体异常状况,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教育部门做好专业评估,教育主管部门依据专业评估建议,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和组织考试工作的条件。
四是考点的体温检测。考点入口处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供待检和复检人员等候时使用。
五是考点入口体温异常的处置。如体温不合格,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
六是备用考场的设置。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考点不得少于3个)。当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须一人一间,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
七是环境卫生和消毒。发生过疫情的学校,不能作为考点。考试前,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明确张贴完成标识。低风险地区在每天考试结束后,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非低风险地区要在每科考试结束后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八是考场降温和通风。对考场考点空调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清洁消毒。普通考场可使用分体空调或中央空调,备用隔离考场须使用分体空调。可使用自然通风、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电风扇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如使用冰块降温,应保证冰块及制冰使用的水卫生安全。在使用电风扇或冰块降温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九是考试过程中异常状况的处置。考试过程中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由考点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未出考点)所耽误的时间,经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批准予以补齐。当科目考试结束时,由负责研判的专业人员当场简要向所有考生进行解释和说明,避免其他考生恐慌。
十是人员的卫生防护。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员及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必要时可穿戴防护服。
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出示“健康码”?各地推多项举措方便群众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出行普遍需要提供“健康码”。没有智能手机的群众怎么办?记者了解到,各地已推出多项举措,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方便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人员顺利出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截图或打印的“静态实体健康码”已成为“健康码”的有益补充。例如,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以保存及打印纸质“粤康码”,具有普通“健康码”的同等效力。
“健康码”的数据在实时更新,如果过段时间就要打印一张,也为群众增加了麻烦。为了方便群众,湖南省通过其电子健康卡微信公众号提供了“扫描验证他人健康码”功能,数据在扫描端更新,因此打印的“健康码”可以长期有效。在安徽,对于已申领过“安康码”,但无智能手机或没带手机的人,检查人员可通过身份证号和姓名核验“安康码”状态。
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地的“健康码”基本上都有“代领”功能,以便利老人、小孩等无智能手机的用户出行。例如,重庆“渝康码”提供了“代人申报”功能,老人的子女、孩童的监护人等有智能手机的关联人员可为其代领“渝康码”,用于老人、儿童出行时出示。在黑龙江,老人、儿童等可由亲属或社区代为申领“龙江健康码”,出行时可采取打印“健康码”、报动态验证码或报本人身份证号三种方式之一,由采集员验证并录入系统后即可顺利通行。
除了代领“健康码”,一些地方还可以由社区或定点医院出具纸质健康证明,效果等同于“健康码”。例如,在上海、江苏等地,无智能手机的人员,可由住所地社区(村居)审核并加盖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证明,证明有效期为14天。
还有一些地方设置了“健康码”智能核验仪,通过刷身份证即可调取有关健康码数据。6月份,湖南省衡阳市的衡阳火车站、高铁衡阳东站已启用12台“健康码”智能核验仪,旅客只需刷身份证,即可快速核验“健康码”。目前“健康码”智能核验仪已配备在湖南省长沙高铁南站、长沙黄花机场、省属大医院和永州市、衡阳市的一些公共场所。
世卫组织呼吁增产地塞米松,或可挽救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据法新社6月22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6月22日呼吁迅速增加地塞米松的产量,因为这种廉价类固醇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减少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在英国对这种药物进行的试验被发表后,需求已经激增,但他相信产量会增加。
此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大约2000名患者使用了这种药物。该项研究上周发表的结果显示,使用该药物后,患病最严重的人群的死亡人数减少了35%。
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一场线上新闻发布会上说:“最近发现类固醇地塞米松有可能挽救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尽管数据仍是初步的,但这让我们有了一个当前急需的庆祝理由。”
他说:“下一个挑战是提高产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公平地分配地塞米松,重点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地塞米松上市已超过60年,通常用于减轻炎症。
世卫组织强调,地塞米松只能用于处于密切临床监护状态下的重症或危重患者。
谭德塞警告说:“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药物对轻症患者有效或者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措施,而且它有可能造成伤害。”
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