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发现航空公司的促销也未必全都受到消费者欢迎,一方面消费者出于对未来出行安排的不确定,虽然机票很便宜,但是也担心万一购买了飞不成,反而浪费;另一方面,白菜价机票也意味着要受相对严苛的退改签条款约束,消费者对此也存在顾虑,到底是否要在此时下手囤机票,还是不能冲动行事。
新方式
前所未有力度大
航司机票花式促销
以往,航空公司也时常会推出各种机票促销活动,大多是借着会员日、一年中的大促以及“双11”这样的节点来进行促销。近期,航空公司一方面因客流下滑而不得不大幅削减运力,另一方面又必须承担各种硬成本,因此推出远期机票促销、回笼资金成了不少航空公司的“救命稻草”之一。
记者发现,在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促销手段更有新意,在供大于求的市场预期下,航空公司的促销也的确多了不少诚意,比如机票的可用期更长,很多目前购买的促销机票可以有长达1年的有效使用期,可选的航线也更多,比如一口价的优惠机票,可以在航空公司给出的多条航线中选择,而且不必在购买时就选好行程,可以先买了机票,到时候再兑换自己需要的航程。不仅如此,航空公司的促销还多了许多“娱乐化”的元素,比以前更好玩,比如“魔盒”产品就是可以先买了这个“魔盒”权益,再兑换机票。比如山东航空118元飞全国的“魔盒”产品开放售卖后,就曾导致航司官网一度瘫痪,只要购买到“魔盒”,就可以兑换指定出行时间内的国内单程机票一张,相当划算。更灵活的是,这个产品还可以留着明年同期用,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囤货。
事实上,航空公司近期推出各种促销,背后除了有巨大的运营压力外,通过促销来保持曝光率也是一个原因。通常来说,航空公司做促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机票销量,另一方面是要借助OTA等平台的流量对航空公司的航线和品牌进行宣传曝光,这也是近期航空公司推出促销的原因。
慎重买
该不该下手
理性看并结合自身需求
当然,航空公司这波促销要打动消费者,价格低是首要条件,100多元就可以兑换一张国内往返机票,200元就能单程飞东南亚,更何况还有118美元包年无限飞等诸如此类的产品,光是看价格就足够让人心动了。但是,低价格是否意味着就一定要下手购买呢?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应当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理性购买。
首先,如果是近期有出行“刚需”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来购买机票。国内行程可根据需求来预订,但出境行程就要考虑出入境政策变化的风险,谨慎购买机票。其次,对于有提前囤机票习惯的游客,比如考虑暑假、十一或是明年春节出游的,可以多关注一下航司的促销。但是,在下手购买时,要注意航司国际航线调整以及退换票的风险。如今,不少国际航线由于上座率不高等原因,有可能会突然停飞,一旦购买了机票,可能会因航线调整无法出行。而航司目前的退换票政策,也是视疫情情况而延期,未来半年以后的机票还没有免费退票政策,也要考虑届时无法出行、却享受不到免费退票优惠的风险。最后,很多人也会担心疫情结束后,可能机票价格会有一个价格上涨的情况,如果出行意愿非常强烈,现在提前锁定优惠是一个好机会,建议选择可使用的日期比较长,且使用规则灵活的促销,先囤优惠券等真要出行再购具体航线的机票也是明智之举。
小提醒
退改签措施日益收紧
乘客能退款尽量优选退款
近日,国际航协(IATA)在《致客运代理的公开信》中表示,就航空公司扣留BSP(电子客票)机票退款或发行代金券抵偿退票款的问题,IATA对此表示认同。记者了解到,目前航空公司面临着大量退改签的业务,且很多航空公司大量缩减航班,在运营困难的情况下,对符合条件的乘客退票处理方式也从此前的全部可以退款,变为目前部分退款、部分退代金券,有些航司则已经全部采用退代金券的方式。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受疫情冲击,2020年航空公司客运收入或将暴跌3140亿美元,同比下降55%。而三周前,该协会的预测是如果严格的旅行限制持续3个月,收入比去年减少44%。
客流量骤降让多家航空公司深陷困境。以英国为例,弗莱比航空公司已宣布破产,易捷航空公司已停飞所有航班,英国航空公司仅保留伦敦希思罗机场航班。希思罗机场3月客流量同比下降一半,4月预计将下跌九成,因此,该机场从本月6日开始关闭一条跑道,并计划在未来几周关闭两座航站楼。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为,航空客运需求同时受到旅行限制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冲击。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将在第二季度达到峰值,而客运需求紧随经济走势。各国政府为防控疫情实施了严格的旅行限制,导致近期全球航班数量大幅下降。
“只有拥有雄厚现金储备和良好管理,或得到政府支持的航空公司,才能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航空公司需要尽可能削减成本以减少损失。”航空业咨询公司JLS总监约翰·斯特里克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
陷入停飞潮的航空公司每天仍会面对一笔笔开支,包括停机费、维护费、员工成本等。多国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救助航空业。美国财政部与美国主要航空企业日前原则上达成救助协议,多家航空运营商将获得总计25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援助。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数亿澳元(1澳元约合0.64美元)“输血”计划,包括减免航空运营商所交空中交通管制费用等措施。
但是,停飞潮带来的影响远超航空公司本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说,如果严格的旅行限制持续3个月,全球航空和相关行业的2500万个工作岗位将受到威胁。英国城市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英格兰的克劳利、卢顿和德比有大量人口从事航空相关行业,这些市镇的就业相比其他地方变得更脆弱,以油气作为主导产业的苏格兰城市阿伯丁也是受打击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受限制的航空公司在短期内获得可以维持行业价值链上各方正常运转的金融方案并不现实,因为有些航空公司已经濒临破产。国际航协称,航空公司针对自身需求必须做出保存现金的决策,这样才有可能消除客运代理端当前的现金退款压力。据了解,目前因为航空公司现金流吃紧,退票只退代金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此,欧美相关监管机构也发出通告,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可退现金而非代金券,而加拿大、荷兰则已放宽规定,允许航空公司向旅客提供旅行券代金券等退款选择。
对于乘客来说,在目前还未能明确未来什么时候能够安心出行的情况下,即便机票可退回110%~120%的代金券,但这种退代金券也可能成为鸡肋,再加上一些代金券有使用期最短3个月最长1年的规定,能不能用得上这些代金券都成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购买促销机票,要特别看清楚退改规则,尽量优选可退现金的机票。
观后市
国际航空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前所未有的旅行限制让航空客运遭受重创。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几乎肯定会衰退背景下,航空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国际航空客运复苏需靠各国协调“解封”才能实现。
疫情之下,空运物流是全球抗疫的重要一环。在正常情况下,空运物流的一半由客机腹舱运输,因此大量航班取消直接导致航空货运供应能力受扰。为确保重要货物运输,加拿大航空、英国航空、阿联酋航空、大韩航空、澳洲航空等均将部分客机投入物流包机运营。中国东方航空曾选派其机队中最大载量的宽体客机运输中国驰援意大利的抗疫物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大型客机的货舱空间。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最严重的这波疫情过去后,疫情可能会周期性地在冬季暴发,因此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有必要延长至2022年。
尽管不确定疫情何时结束,但已有航空公司为重启做准备。易捷航空日前宣布,旅行禁令取消后,飞机上中间座位将被空出来保持社交距离,以鼓励人们乘坐飞机。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为,航空飞行操作和流程都应调整,以避免因输入病例导致疫情倒灌。此外,各国应协调取消旅行限制。从此次危机的规模看,行业不太可能实现急剧的V型复苏,而会更趋于U型复苏,各国国内市场恢复速度将快于国际市场。
综合新华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