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衡阳,之前的不适、过敏……感觉都好了!”
“援助医院的病患们很依赖我们,也很关心我们!”
“我家那两个孩子估计不会想我这么早回家吧,孩他爸没我严厉。”
……
3月17日,南华附一医院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凯旋。一个多月时间里,作为32名队员之一,南华附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志娟感觉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经历。“大家都喊我英雄,但我只是做好了医生本职工作!”她谦虚地表示。
每天的时间被工作填满
2月15日从衡阳出发抵达武汉,到3月17日,32天。谢志娟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但又很快。她甚至没办法去刻意记下每天有什么特别的事,因为太忙了。在武汉黄陂方舱医院,她每天都被查房、问诊、开医嘱、写病历、写工作日志等等所填满。
谢志娟所在的医疗队,是湖南省第11批(省级第4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她是队里唯一的女医生,也是两个“熊孩子”的母亲。
“谢医生,你真的要去武汉吗?那边情况不太好呀!”“谢医生,你不要去武汉吧,蛮危险的,你家不还有两个小孩要照顾吗?”……谢志娟接到援助湖北通知时正在病房查房,患者家属们听到后都纷纷劝她慎重考虑。
“能加入援助湖北医疗队是对我的肯定,我一定要去。”谢志娟的态度一直是坚定的,甚至是自豪的。
“每次写医嘱的时候感觉太难了,护目镜起雾,眼睛要转来转去各种找角度,才看得清纸。”厚厚的防护服和面罩上的雾气时刻提醒自己处于特殊时期。
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小心翼翼完成这一过程后,人已经是满头大汗,感觉闷到无法呼吸。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长时间穿着防护服,谢志娟的身上起了成片的红疹,瘙痒难耐。被护目镜上的绳子长时间勒住脸,她的脸上也布满青红交加的勒痕。
“救死扶伤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没什么特别的。现在我回到衡阳,我觉得一切都非常美好!”尽管在援助湖北的32天里有着诸多不适,但谢志娟不认为辛苦。
她感谢丈夫张辉的支持和付出,“张辉工作也忙,一天还要管两个小孩子。”
在衡阳日报社工作的张辉,妻子在抗疫一线奋战时,既要工作又要当爹当妈,操心着全家老小。除了解决妻子的后顾之忧,张辉还时不时找机会打气鼓励。
“我这真不算什么,我老婆和一线的医护人员才真是辛苦了。”腼腆内向的张辉不善言辞,但他表示,作为党员,在疫情面前,自己的支持和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讲内心话,怎会不担心呢?但是作为党员,关键时刻应该往前冲。”张辉说,其实妻子有紧张性头痛的情况,平时累点就会犯。但张辉把千言万语都埋在心里,只对妻子说了句“家里有我,你放心去武汉,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回来。”
既要治病,还要“医心”
“211个病患,我们刚接手,情况不了解,忙得是焦头烂额。”
回忆起刚到黄陂方舱医院工作的那几天,即便是有着20多年从医经历,谢志娟也有些不适应工作强度和压力。
和所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一样,谢志娟必须忍受防护服和护目镜带去的困扰。但所有身体上的不适还不算什么,更倍感压力的是调理患者们的心理状况。
完成了日常工作任务,谢志娟会陪着患者一起做广播操,搞一些娱乐活动帮助他们放松心情。或许只有细微的作用,但是谢志娟很在意。
新冠肺炎病患大部分都是反反复复诊治,他们容易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女性患者。“我负责的26名患者,刚好全是女性。”
长时间住在医院,身边又没有家人陪护,病患们身心疲惫,焦虑、失眠、恐慌时常困扰着她们。谢志娟不仅要治疗他们的身体,还需要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一一去安抚开导,给他们建立信心。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属不易。
回想刚刚过去的日子,谢志娟说,自己从业20多年,所做的都是医生的本职工作。“只要需要我,我随时到位!也愿全国人民永远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