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考生角度上想,高校录取通知书,不过意味着他们成功拿到了高校“入场券”,并不等同于他们与学校签订了“入学契约”。在未入学之前,他们仍然保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但或许高校做好自我检视,从剖析自身、自我优化做起,“录而不读”的问题更能得到改观,于学校发展而言也更有价值。为什么考生选择了就业、留学,而非前往一所颇负盛名的高校深造?“录而不读”现象的背后成因,更值得高校认真思考。校方是否在录取过程中做好调剂意见征询工作?能否为学生提供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教学培养方案?可否提前了解学生就读意愿,优化录取流程?相信如果高校给予这些关键问题更多关注和思考,从解决自身问题,提升学校竞争力入手,从长远看,不仅能够给自身带来更多主动权,也不失名校风度,更能以开放心态彰显自信胸怀。——评论员 许晓芳
2.跳绳被列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点项目,是每个孩子必须要达标的考核内容。据报道,在一些地方,有家长担心过不了“跳绳关”,花钱把孩子送往校外培训班,一堂课要200元。跳绳已经成了超越语数英三大学科的入学“第一关”,市场上专项提升跳绳技能的培训班十分火爆。
在传统教育理念里,设置一些考核项目是必要的,而考核就要达标。当前,“考核依赖症”是一个现实问题,几乎所有的考核,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和扭曲。现在,除了跳绳等规定动作,有的地方还推出了游泳等自选动作。初衷固然不错,但一旦操之不当,就可能造成新的焦虑,助长新的培训班。对于各种培训班,尤其是像跳绳这样的培训班,家长应该放松心态,不要把神经绷得太紧。重视体育锻炼是很有必要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 ——评论员 乔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