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改定位” 背后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国庆假期,有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出国旅游的照片,有人在发图的同时也附加了定位,以表明“人在现场”。而据媒体调查,在二手电商平台上,仅需几块钱就能买到更改微信朋友圈定位的服务,定位范围覆盖全球。10月11日,微信就“朋友圈改定位”回应,称正在与电商平台沟通,要求下架相关违规服务。同时提醒用户不要使用此类外挂服务。

  1.购买者既然以为这种定位能骗到别人,本身就具备受骗体质。在用假定位骗人的同时,没准也会被软件隐藏的其它功能骗去了身份信息等隐私。

  还有一种人太明白这种虚拟定位可以唬到人,才会利用它的功能进行金融诈骗、网恋诈骗、酒托诈骗等。虽然上当者的人数不会太多,但这种做法在伤害了轻信者权益的同时,也破坏了微信朋友圈的声誉。用朋友圈定位开玩笑、恶作剧、满足虚荣心,只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互联网诈骗无孔不入,任何一个细小的漏洞,都会被心怀不轨的人当成犯罪的渠道。建议微信用户,除非有特别强烈的心理需要或生活需要,还是不要轻易发布自己的定位,这与自己的隐私有关,也有可能助长一条黑灰产业链的壮大。     ——评论员  韩浩月

  2.事实上,花钱改定位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延伸至商业诈骗、感情欺骗、舆论造谣等诸多领域。毕竟微信公布个人定位已取得广泛信任,我们无法得知,会不会有人在这个无人监管的黑色领域,利用技术优势展开更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其背后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助人修改朋友圈定位,已超过打擦边球的标准。倘若购买者从事违法活动,修改定位的服务提供者想必也得承担不小的责任。 

  进一步来看,朋友圈改定位造假不是“小事”。这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风气的问题。定位功能失信于人,朋友圈的真实感也无法取信于人。虚假的“挥金如土”也是在传播奢靡之风。社交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是深刻和微妙的,网络空间不容造假风气。 ——评论员  严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禁止“大数据杀熟”要落到实处
“朋友圈改定位” 背后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爷爷与桥
说道说道
处事切莫心怀侥幸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朋友圈改定位” 背后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2019-10-15 2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