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面十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95后大学生肖明,无偿献血让青春无悔
  ■文/图   本报记者   刘   臻

  提起献血,不少人会感到害怕。但对于肖明来说,自己献出的血能救人,便是他最大的欣慰。

  肖明,湖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无偿献血志愿者,从大一到现在,他献血量达17600毫升,26次成分血,荣获2016—2017年全国无偿献血金奖。他表示,将来毕业后,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将无偿献血这个“爱好”进行到底。

  无偿献血,18岁的成人礼

  18岁生日那天,肖明起了个大早,来到家附近一台献血车上,以献血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成人礼”。

  “第一次献血的时候,心里面还是挺害怕的。献血车上的医生十分和蔼,医护人员还给我讲解了一些献血的知识,我的心里面便有了底,鼓起勇气便献了。”肖明告诉记者,在他高三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其中“献血英雄”郭明义的事迹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就是那时,无偿献血的种子在他心中发了芽。

  将献血这项“爱好”进行到底

  上了大学后,一次在回宿舍的途中,肖明看见了停在路边的流动采血车,便与同学一同上车献血。献血中,他无意中得知A型血临床用血比较紧张,于是便暗暗定下决心成为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如今,肖明已经成功献了26次成分血。

  由于学校离市中心血站较远,每次献血,他都得早上6点多钟爬起来,坐1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这种毅力从何而来?他笑道:“我平时也比较宅,过来献血就当散步锻炼了!”大学4年,无论刮风下雨下雪,只要“到点”可以来献血了,他必定准时出现。

  有一次圣诞节,外面已是天寒地冻,正准备去上课的他接到血站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临床急需用血,希望他能来献血。肖明二话没说,向老师如实说明情况,告了假便坐车赶了过来。

  “我从小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当时我就想着,18岁了,看看自己是否有毅力一直坚持做一件事。”他坦言,正是“无偿献血”背后蕴含的深刻公益意义成为了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想到我的血可以切切实实地救人于危难,我就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坚持。”

  毕业也会坚持下去

  朋友们都说,肖明平日里不喜欢说话,但只要说到献血的好处,他便开始滔滔不绝,俨然变了一个人。如今他已经成功动员了好几位舍友前来献成分血了。

  肖明告诉记者,对于他献血,现在在外地的父母还是不太支持,总是担心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只要我一直坚持下去,父母总会知道献血对身体其实并无害处,我想他们会支持我的。”他骄傲地说,“献血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更能够救人,每次想到这里,我心里面就觉得很自豪。”

  肖明说,他老家在外地,等他毕业后,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城市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他依然会坚持献血。

  肖   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95后大学生肖明,无偿献血让青春无悔
邵阳男子手臂被机器绞碎 南华医院手足外科专家奇迹接回
全国道德模范贺宗武与华程医院 签订终身医疗健康协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一A1195后大学生肖明,无偿献血让青春无悔 2018-10-18 2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