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暗访发现,山东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相关部门检查时发现,大量腐烂苹果通过拣选流水线,按照公司张贴的标准,这些苹果都不符合标准。该企业称,果汁档次高,95%出口,后改口称全部出口。
1.在职能归属上,出口食品由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监管。然而,连产品的具体流向都没有调查清楚,就以管不了出口为由,放过这条重要线索,未免有推诿塞责之嫌。此外,企业大张旗鼓收购烂苹果,食药监部门托辞管不了。一家真材实料、专坑外国友人的“良心企业”就是这样炼成的吗?
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陕西的海升果业其果汁年产能已达20万吨,当地媒体曾不吝美言地称其为“中国果业的一个传奇”。此次曝光的青岛海升果业属于分支,如果用烂苹果榨汁,也能成就“传奇”,那无疑是讽刺的奇观。本着对中国食品安全形象负责,对中国消费者负责考虑,必须彻查产品流向。另外,这种触目惊心的果汁生产模式,是否只是冰山一角,也得有个明确的说法。——评论员 熊 志
2.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这本应是社会上下的一致共识。但高压之下,仍有心怀侥幸的商家,因此除依法严惩外,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监管漏洞都值得进行深思:从生产到餐桌,这些问题食品是怎么一步步越过监管跨过检测,来到我们面前的?这些个案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共性的问题需要引起人的注意?
眼下,当务之急的是彻查问题果汁事件,将产品流向说清楚,用法律利器让践踏底线者付出代价,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评论员 陈广江
嘘!这是我的名片!
果汁厂
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