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间,读到仲辉校长书稿的清样时,到处是春的消息——风轻云盈,莺飞草醒,恰是袁枚笔下的“酿花天气”,有温度,有香气。
拿到弥漫着墨香的新书时,已是八月,是收获的季节。
九年前,博士毕业论文的后记里,除了感谢导师与父亲之外,我第一个感谢的就是仲辉校长,感谢他当年作为上司,以伯乐之心意与行动,给我一个那么好而高的平台,予我诸多激赏,这奠定了我此后人生路上丰沛的自信与勇气。人生,路迢迢,如此知遇恩泽,是人生底色中永恒的光影。一如书名中的关键词,“有温度”——仲辉校长,从来就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人……
十多年前,一次会议的前夕,仲辉校长与我恳谈教育的画面,如在眼前……作为他多年的挚友,如今捧着这本书——凝聚着他几十年基础教育实践的思想精华的一本书,思绪万千,有由衷的感动与骄傲!
曾经,我也是一位中学老师,翻开这本书的一些篇章,有往事重来的亲切。
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都是基础教育的亲历者与旁观者,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对基础教育指手画脚,而后,又可以迅速地事不关己地转身而去。就像如今的高铁时代,人们已经习惯隔着车窗观望飞逝而过的景象碎片。可是,无论如何,也必须有人回过头去重新捡拾时间与经历带来的得失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敬重仲辉校长,在基础教育这样一个谁都可以发声的喧嚣世界里,他勇敢地做了这样一个捡拾者——不只是身体力行地实践与探索,更有一以贯之的反省与思考。
黄庭坚《题高君正适轩》诗云:“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有抱负,有格局,有胸次,真性情,意气风发……仲辉校长恰是这样的人。从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做起,再到一个教育集团的管理者,他既有一种沉醉教育的纯然与诗心,又时刻保持着一份自省与警醒。一所学校,能办得如此有声有色,最重要的是它的校长。校长的学识、眼界、气度,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品位高低。
衡阳市一中的前身,是为了纪念与弘扬王船山精神而创立的船山书院,仲辉校长从先哲王船山先生的思想精髓谈起……心存“船山精神”活水,有温度,自然会有声音荡漾:
教育的功能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教育管理者、教育者首先要思考的一个命题。——这是仲辉校长铿锵有力的声音。
仲辉校长从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教育即是服务”。这是衡阳市一中的办学定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他从温度文化的建设做起,延展到温度课程的设计,温度课堂的创建,温度德育的熏陶,而后,水到渠成地有了温度故事。尤其让我动容的是“温度故事”这个章节中讲述的师生之情。仲辉校长用他的生命体验,为师生关系做了最温暖的诠释。师生关系,说穿了,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如果发生了问题,在所有领域所有层面都会发生问题。最残酷的就是偶尔惊闻的杀师案件,让人悲痛叹息……其实,我想悲情是可以避免的。曾经在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上最后一堂课时,谈到作为一位老师的基本素养时,我提到情绪体察能力这一点:作为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所有的教育行为,不只是你认为正确你就可以严厉地贯彻一切,一定要用心体察每一个教育行为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流动。比如,一位一向学习优秀且对师长谦和有礼的学生某一次却无故抵触某一件事,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因为他的反常而勃然大怒,而是要迅速反应他怎会如此反常?温情询问他,了解他的心结所在并合理疏导……我想,从社会学心理学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正是仲辉校长这本书中所倡导的有温度的教育。说到底,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教知识,更在于师生之间情绪流动带来的灵魂层面的相互滋养。
陈丹青老师说过:“什么是师生关系?以我的理解,大致是教与学的关系,长与幼的关系,引导与成长的关系……这些关系,现在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这样的教育现状,谁也无法完全彻底改变,除非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是可能的,于仲辉校长来说,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最终营建温暖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他可以做的,他做到了,如今他把他所做的记述下来,真是令人感佩。
令人佩服的还有衡阳市一中的全体老师,因为他们,温度学校才可能从蓝图变为现实。我的书房外,是某师范大学附中的操场。开学伊始,晨与暮,操场上频频有各种集会。广播里间或播放温情的歌儿。此刻,当我准备合起书本时,窗外突然传来欢呼声,热切亦温暖,学生们在迎接新老师。接着广播里传来附中新老师的就职誓言,一个个的。凝神细听,略带乡音而又温情的普通话,可以肯定新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想象着这些年轻老师郑重、端方的模样,为教育而聚的初心,莫名动容……嗯,师为师,生为生,彼此温情以待,彼此成就未来,多好!
祝福仲辉校长,祝福他钟爱的衡阳市一中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作者为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韩国又松大学交流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