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河长”值得期待
  魏  姗

  配合“官方河长”监督落实河长制工作,对责任河段开展不定期巡河,劝阻群众破坏环境和水资源的行为……5月29日,我市“民间河长”分会授牌,首批31位“民间河长”上任。(据5月30日《衡阳晚报》)

  各级“河长制”,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为水污染防治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责任体系。去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就为解决水环境问题、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河湖健康提供了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现如今,走马上任的首批“民间河长”,相信将会成为我市生态治理引入的另一支生力军。

  其一,“民间河长”是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有益尝试和重要举措。正如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强调,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聘请“民间河长”,就是强化公众参与、推进社会共治,不仅可以常监督、常发现、常宣传,及时化解信息相对迟缓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引导、示范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到护河、爱河、守河之中,进而使得监督行为更加实时迅速。

  其二,“民间河长”与“官方河长”的职责,既要相互配合,也要有所区别。“民间河长”,可以在河流治理效果的监督、环境保护宣传以及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民间河长”还可以是官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如及时传递百姓呼声、建言献策等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污染防治来不得半点马虎。“民间河长”也绝不是水污染防治的“配角”,唯有让“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各展所长、珠联璧合,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才能让水污染治理更少的“跑冒漏滴”,从而持续不断地推动水环境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儿童免票政策理应更规范
驾车“爬梯”毁坏 古寺台阶,应依法追责
“民间河长”值得期待
子女让父母住危房,开张罚单还不够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民间河长”值得期待 2018-05-31 2 2018年05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