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洪氏简介
  48世日可字子华,公元1298年生于江西永新县东里乡,葬小塘陂。长子明质,生贵善、贵庭、贵贤;次子明远,生贵彰、贵安、贵宝、贵立;三子明佑生贵文、贵隆;四子明达后裔失传。

  公元l374年,贵善由永新书湖徙衡阳,为石市满町房派祖。公元1510年左右,贵彰三子潮迁居衡阳市,谓南房,生鹅、鸾;处汉居城北,谓北房,生鸢、凤。此后,鹅房裔迁衡阳市高岭,衡阳县木口、枧山及衡南县车陂。鸢凤两房裔迁衡阳县井头江、关市等地。处滨裔迁衡阳县樟树坳、衡南县九龙、耒阳洲陂。贵立长子浚公裔宏晴、五子澄先后由永新东里徙衡阳。宏晴之子仲仁迁东安,为东安开基祖;澄之裔秉聪为永州邮亭开基祖。处滨、处清、处汉、仲仁、秉聪均系明远后裔,且以长乐关市为中心,故称长乐房或关市房;公元l470年左右,明佑长子贵文裔宗仁,由永新东里徙衡阳洪家塘,后迁祁东,选居洪家岭,宗仁为祁东派祖。以石市满町、长乐关市、祁东洪家岭三大房为主体,加上邵东银祖(适公裔)、邵阳世泰世录(茂公裔)两房组成了衡阳洪氏总体系。

  贵善一名受善、字楚善,公元1336年生,夫妇合葬衡阳县洪市镇,生万晋、万朋、万聪。万聪生必尝、必亮。必尝7世孙祖昌迁陕西平利,必亮裔迁湘乡、湘潭、衡山。公元1711年,贵善裔与胞弟贵贤裔初修宗谱;公元l731年再修,沿用贵善以下班行。公元1770年,长乐、祁东两房与石市房合辑三修,从以上班行“奕”字辈起,拟用新班行(即奕声惟积善……),贵贤裔失修。公元1823年四修家乘时,适公裔邵东英、清二房与衡阳合修。公元1877年,邵阳楚卿之孙世泰、世录两房参与五修,从楚卿班行国字辈起第三代“顺”字辈后套衡阳“积”字辈,以下沿用。公元l920年,石市满町房为六修东道主,齿录由“万晋、万朋、万聪、处滨、南房、北房、仲仁、秉聪、宗仁、银祖”等十房组成。(邵阳世泰、世禄失修);公元1993年,台湾积谷(字亮)倡修衡阳洪氏七届宗谱,长乐房为东道主,1995年冬告竣。石市满町余珍(字炳焘)作七修谱序,拟新班行。邵阳世录复与合修,齿录由“万晋、雯珠、雯福、雯进、雯铜、必尝、必亮、鹅、鸢、凤、仲仁、秉聪、宗仁、银公、世禄”世泰后补修等十七房组成。

  衡阳洪氏在衡阳市原城北区(原范家岭)建造宗祠,前后四进,左右数间。道光四年(公元l824年),陆续修辑;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满町、长乐捐资重修,改前三进为二进,左右房屋八间,于民国壬子(公元1912年)落成。公元1955年秋,城市改建中被拆毁。

  自贵善公迁衡至今已600多年,繁衍二十五代,人丁一万七千多人。日可公是衡阳、永新、双峰洪氏的公祖。2014年是日可公诞辰七百周年,嗣孙己繁衍二十七代,人丁计二万多人,且人文并茂,世代荣昌,作为日可公的衡阳后裔,将从辉煌走向更辉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衡阳洪氏指南》编后语
洪庆永作品选
衡阳洪氏简介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衡阳洪氏简介 2018-02-10 2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