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发布的高校消费趋势榜单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全国高校生剁手指数攀升,其中浙江大学的同学们最能买,国防科技大学“淘气值”最高,平均“淘气值”高达698分。北京高校销售增速达到北京整体市场5倍,来自在校生的订单已经占到17%。
在移动互联和网购时代的当下,在校大学生跟上班族一样,当起“剁手族”。这本身无可厚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网购本身只是购物方式的一种转变,在校大学生需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不通过网购,那就得在实体店里购买,别无其他选择。而且,相比较而言,网购的成本比在实体店购买要便宜些。但是,不管是大学生像过去那样逛街,还是现在当“剁手族”,都必须理性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网购,这是底线原则。
从目前在校大学生当“剁手族”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承认,有部分“剁手”的在校大学生处于盲目、任性的网购状态,跟风式网购。尤其是随着网购狂欢节日越来越多,不少在校大学生是逢节就网购,有的大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网购节网购,也就跟着疯狂网购,甚至一些冲动的在校大学生已经网购成瘾,哪天要是不网购,都会觉得身体不舒服。
这些网购的非理性消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囤积,而且白白花了有限的生活费,影响了正常生活,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甚至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网购需求,满足非理性消费需求,在没钱网购的情况下,借钱、贷款网购,给“校园贷”、“裸贷”提供了可乘之机和野蛮生长的土壤,最终害人害己。有的大学生被“校园贷”、“裸贷”逼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大学生被“校园贷”、“裸贷”逼得选择轻生。
因此,在开学季,面对手中拥有自由支配生活费的大学生群体,高校、辅导员、社会以及电商平台,都有必要引导和提醒大学生“剁手”必须理性,不能盲目网购,网购应当按需购买。另一方面,有必要以立法形式,明确禁止电商平台为了追逐经济利益,通过自身的或者有合作关系的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借钱、贷款给大学生购物。要知道,教育部已经再次重申网络贷款机构不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