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近些年来,洋节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利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节日迎合了年轻人好玩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对节日内涵理解不够,庆祝形式往往随心所欲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洋节入国门,怎么都变成狂欢味?
近些年来,洋节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利民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节日迎合了年轻人好玩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对节日内涵理解不够,庆祝形式往往随心所欲
  在一些年轻人看来,过圣诞就是时尚和潮流,众多商家也围绕圣诞节做足了活动。王利民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商家炒作、改造后,圣诞节平安夜已演变成单纯的消费、娱乐节,比中国传统佳节更能迎合当下年轻人好玩的心理需求。

  传统节日大多承载了深刻的意义,有特定的内容和活动安排,比如春节,要阖家团聚、走亲访友;端午节以各种仪式来纪念屈原、划龙舟吃粽子;清明节则祭祀扫墓、追思祖先等。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活动有意义但并不一定有意思,因为他们更喜欢热闹、轻松、自由的氛围。而洋节传入中国后,它们本身的意义反而被忽略,被摒弃了,通过商家的改造,只剩下消费和娱乐,年轻人过洋节的主要方式是广场狂欢、情人约会、逛街购物和赠礼问候,概而言之,就是“玩”,和同龄人轻松地玩,他们当然喜欢。

  近几年来,在衡阳,一到平安夜,数以万计的人涌向解放路、中山路狂欢,喷人造雪花、彩带,燃放烟花,放飞孔明灯,大家尽情地释放着心中的情绪,民警、交警、消防全力护航。一夜狂欢过后,人群散去,这些行为除了给城市留下了遍地垃圾,还能留下什么,引人深思。

  王利民说:任何节日都是特定群体情感表达的习俗化。例如,圣诞节本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辰的日子,后成为家庭团聚的节日,它跟宗教信仰有关,但中国过平安夜、圣诞节的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信仰、甚至不了解基督教。因此,他们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把这些西方节日当作一个放松的理由,表达心情的形式只是逛街、购物。至于放烟花爆竹,只是中国人表达情绪、营造氛围的传统方法,跟洋节本身无关。” 

  洋节更迎合年轻人好玩的心理需求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节,借个节日,轻松一下,开心一下,未尝不可。可是在追求所谓“时尚”的道路上,丢掉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佳节,这就很不应该了。

  传统节日,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我们唯有传承、发扬好。对于年轻人热衷过洋节的现象,王利民建议:“要因势利导。”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年轻人了解洋节的文化内涵,洋节本身的意义,洋节与特定群体的关系以及外国人过节的方式。另一方面,要使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多样化,除了强调传承,也可以举办一些符合年轻人性格特点的庆祝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活动,突出蓬葧的青春朝气,让年轻人爱上我们中国自己的佳节。

  举办多样活动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节”

  ■本报记者  谢小青

  

  相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而由于对节日内涵理解不够,庆祝形式往往随心所欲,带着浓浓的“中国风”。针对这一现象,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利民分析,这些洋节迎合了年轻人好玩的心理需求,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她也建议,身为华夏子孙,应该更多地去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利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洋节入国门,怎么都变成狂欢味?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洋节入国门,怎么都变成狂欢味? 2016-12-22 2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