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莫雪松)雁峰区金龙坪街道茅叶村坚持党建“润物于行”,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在环境治理、矛盾化解、项目建设、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第一线,把“看不见”的组织力直接转换成“摸得着”的幸福感。
金叶小区低楼层住户常遭污水倒灌困扰。机械抽污不只费钱,关键是“治标不治本”。村两委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家事,请来专业队伍“问诊”,查找问题根源。区、街、村三级联动,分段对管道进行开挖换新,污水终于不再“塞车”,“堵心事”变成了“舒心事”。
成章松亭高中西门前的道路需要拓宽、铺沥青,但与村民有些问题谈不拢。村党总支成立“红色调解队”,走进家门召开“板凳会”,与村民“唠家常、算细账”,终于,嗓门变成笑声。如今,柏油路直通校门口。党总支还协调解决了该校多年污水排放问题。就这样,党建调出了“和谐曲”。
茅叶村曾是白沙洲工业园区征拆“主阵地”,征地面积大、节奏快,问题自然多。村党总支创新“党员联户+夜访民情”机制,将村民家变成“民情驿站”,党员化身“稳压器”,逐一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零强拆、零事故”。
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就在家门口。茅叶村推行“片组邻”微治理模式,构建“村党总支—片区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员邻长”四级网格。邻长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居民小区,宣传政策、调解纠纷、巡查安全,成为村民的“移动110”。同时,茅叶村把屋场恳谈会搬上“云端”:组长、邻长发现问题立马上传,处理完毕后秒级反馈。24小时不休会的“云屋场恳谈会”直抵治理“末梢”,基层脉动即时感知,乡村服务随“云”升级,办事效率借网攀升。
一桩桩“芝麻事”、一件件“心头愿”,茅叶村都尽力做成“惊喜包”,用“微事实”诠释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不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