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泉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唐朝·王勃《郊兴》
王勃的《郊兴》,诗人用轻盈疏朗的笔致,描绘了滋润鲜丽的色彩,构成清新明净的意境,使景物与人的兴致、情趣和感触浑然一体。诗的首联交待全诗背景:诗人仕途失意,在春日里游赏山园。
第二联是远景描写,写春景的静态之美。其中的“侵”字,是形容春日降临大地时泽兰的快速生长。原本长在水泽中或水泽边的兰草,随着春日的到来,一天天,一日日,逐渐蔓延到泽边的小径上。描述春意在平面上无限延伸。“覆”字,则是形容春意日盛,柳条已经生长得繁密茂盛,覆盖在河渠之上的样子,春意盎然而又生机勃勃,描述春意在立体上无限延伸。平面上和立体上的无限延伸,整个天地间已经完全被浓浓的春意所笼罩。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南亭》写泽兰: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南北朝诗人沈约亦写到泽兰:泽兰被荒径,孤芳岂自通。幸逢瑶池旷,得与金芝丛。朝承紫台露,夕润绿池风。
泽兰属于金莲花亚科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别名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多年生草本,地下茎横走,先端常膨大成纺锤状肉质块茎。茎方形,常呈紫红色,沿棱及节上密生白色。分布于我国大部地区。泽兰有活血通经、利水消肿的功效,其辛散温通,不寒不燥,性较温和,行而不峻特点,能舒肝气而通经脉,祛瘀散结而不伤正气,常用与血滞痛经,闭经,产后淤阻腹痛,外伤淤肿,疮痈肿毒等。
传统中药的“泽兰”,国家药典规定的原植物是毛叶地瓜儿苗,民间别名甚多,如地笋、地参等。植物学的泽兰是指菊科泽兰属,二者不可混淆。《本草纲目·草部·兰草》:“兰草、泽兰,一类两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此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挼而佩之。”兰草与泽兰的区别也讲清楚了,兰草和泽兰相近,古诗文中讲“佩”兰指的就泽兰。两种植物太像,一般人不容易区分。
《楚辞·离骚》中“纷秋兰以为佩”王逸给的注就是“兰,香草也。《汉书·司马相如传》里“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穹窮昌蒲,江离蘼芜,诸柘巴且。”颜师古作注说;兰,即今之泽兰也。显然,古代文学作品里所说的佩“兰”与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兰花并不是一回事,古书中的佩“兰”就是佩“泽兰”,是香草的一种。而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兰,指的是兰花,它跟兰草不同,兰花是兰科植物,多年生常绿草本,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观赏植物。显然,兰草跟兰花不是一回事,兰草有三种,即兰草、泽兰、山兰;兰花又有两种,一种春天开花,长在北方;一种秋天开花,长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