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小青
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个鲜明特色。
过去五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调研、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着力推动解决“学位、床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市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就医难,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衡阳医疗卫生工作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在市十五届人大九次会议上,我市明确把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被列为这次大会1号议案。
这既是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呼声,更是衡阳发展的迫切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将督办1号议案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深入市卫健委、南华附一医院等单位调研,全面了解情况,形成议案交办意见。同时跟踪督办,议案办到哪就跟踪到哪,议案办理涉及到哪,就督办到哪。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号议案办理,市政府及相关单位乃至全市上下对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市政府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南华附一医院扩容提质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笼子,南华附一医院就地扩容拓展的问题有了较大突破。
10月28日,好消息传来,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落户衡阳!这无疑是对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最好的回应。
近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盯床位问题,跟踪监督基层医疗卫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督促各级政府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破解教育领域“疑难杂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关乎每个家庭。2020年11月16日,衡阳县第六中学整体移交市高新区管理,为提高高新区中学教育质量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学校自身的发展集聚更多的资源,开启这所百年名校发展的崭新篇章,这背后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推动。
此前,衡阳县六中一度存在招生困难、发展规划受限和办学条件滞后等诸多难题。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019年7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就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会,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衡阳县六中进行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衡阳县六中整体移交高新区。
近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推进化解城区大班额这个老大难问题,推动我市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开展学前教育专项工作评议,极大地促进了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好评如潮;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调研,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衡阳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助一臂之力。
时刻心系群众,当好民生福祉的“守护者”
市人大常委会对于改善民生的推动,绝不只限于医疗、教育领域,而是群众关心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
2019年至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行监督,推动了我市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加强医保监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全市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推动残疾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残保金征收等工作向前大迈一步,市政府将每年“慈善一日捐”募捐的40%充实到市残疾人基金会。
一件件代表建议,关系民生民计,反映的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关于修通塔山乡“村村通”断头路,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领导现场办公,多次协调。目前,路基工程已完成,明年将进行路面硬化。重点督办《全面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建议》,我市成立了海外联谊会,在衡南县新建了“侨胞之家”示范点。
结合“6·25”代表服务日活动,组织到常宁塔山瑶族乡送钱、送医、送书包,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温暖。围绕保障民生依法监督财政预算支出,确保民生支出稳中有升;开展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建设停车设施,全市新增6200多个公共停车位,对48000个停车位实行智能化管理……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当好群众权益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