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01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者作序的文学 操守与学术情怀
——读《潘颂德〈序言集〉》

  ■吕宗林

  潘颂德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出版过《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中国现代诗论四十家》《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鲁迅散论》《现代文学沉思录》《现代文学述林》等著作。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潘颂德<序言集>》,收录其序作115篇,洋洋洒洒30余万字。序作从1990年至今跨度30余年,内容涉及新诗、散文、小说、学术著作,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与时下某些所谓的评论家盲目拔高和刻意追捧不同,潘颂德写序十分注重文学操守。在作序前,他总是认真仔细阅读书稿,至少通读一遍,少数书稿甚至通读两三遍。并且,做好摘录笔记,要求所作序言力求对得起作者,对得起读者,对得起文学史的检验。对于文学作品,潘颂德注重其人文蕴涵和价值指向,留意作品艺术表现与写作方法上的探索创新;对于学术著作,则从学科学术史角度,考察其立论是否准确客观,论述是否严密清楚,从而判断其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对于一部分书稿的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潘颂德也会提出善意的修改意见,让作者权衡,以精益求精。郑板桥有楹联曰:“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益精。”于潘颂德而言,正是其作序的基本原则。赞,实事求是,好处说好;“骂”,也实事求是,譬如对朦胧诗“向内转”的创作倾向,他就提出了自已不同的看法。

  读《潘颂德<序言集>》,感受到作者浓郁的学术情怀。学者作序,又不同于一般的作者作序,对于纵深的文学史的回眸,正是学者的长处。潘颂德作序,善于从历史的长河中掬取一朵朵浪花,“浸润”现实的文学园圃。譬如写新诗集序言,必溯源唐诗宋词,以扩充诗意空间;写散文集序言,会联系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写小说集序言,会涉及历史传说和传记;写学术著作序言,会涉猎中国近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对文学史、文体史、文章学、风格学、文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美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广泛涉猎和了然于胸,促成了其序言的文学性、史料性、开放性、包容性,打开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百余篇序言,既是作者与作者间的文学聚会,也是作者与作者间友谊的见证,更是读者与作者间的交流与握手,是三十余年来中国文学创作发展的缩影。一卷在握,值得一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英雄不死
学者作序的文学 操守与学术情怀
王闿运居衡三十七载考
回雁峰唱晚
游萱洲古河街
卜算子·从戎感怀
倒与顺 (外一首)
儿时有梦着军装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学者作序的文学 操守与学术情怀 2021-08-01 2 2021年08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