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肖力元 康廉泽) 衡南县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大胆创新,新招频出,河湖面貌持续向好。不久前,省政府表彰去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该县获评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和“小水电”清理整改等工作成效明显县。
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中,该县蹄疾步稳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去年高标准完成全县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13处农村小水电清理整治、19处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23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6处湘江非法码头复绿等工作。
从补短板、强基础、抓管理、促常态、明职责、推进度等方面发力,该县按河长办、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四条线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工作体系网格。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全体县级河长每月巡河,带动乡、村河长定期巡河。严控时间节点,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及年度实施计划编制,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声势浩大的“百乡千村万户”护河湖宣传,培训了专职监督检查员、乡镇河长办主任等。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的《真抓实干河长制》专栏展现了全县23个乡镇(街道)及主要成员单位河长制工作亮点,营造了良好的“护河湖”氛围。
该县从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打造监督队伍、建设“三化”基层、创建示范河段、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打造河长制工作亮点:“升级”乡级河流,配备县级领导兼任第一河长督促乡镇河长履职,是一大创新。在季度考核向乡镇交办问题的同时,向23位县级领导发出提示函,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针对问题和困难,县河长办探索建立联动新机制,加挂公安联络室、检察联络室牌子,添加公益诉讼等环节,提升了工作权威性和震慑作用。还抽调15名人员组成专职监督检察队伍,每周下乡不少于3 天,对全县河湖轮流检查,每月通报。率先实行基层河长制对外形象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河湖管护常态化的“三化”创建,对全县288个涉河村,从办公室铭牌、工作制度牌、文化墙、宣传栏等方面统一内容并制作安装,树立河长制工作形象。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打造县级示范河(段)2条,乡镇示范河(段)23条,聘请专业设计公司按“岸绿、景美”的要求编制县级示范河建设方案。各乡镇级示范河则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建成老百姓受益的幸福河。
此外,该县还积极开展“小微水体”治理试点,投入251万元推行信息化建设,整合并新建数十处视频站点,购置两台专业无人机巡河,实时展示、调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