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把能吃苦耐劳又热爱新闻工作的技术型人才引进进来,这是传统媒体转变成融媒体的重要环节。
目前,全国县域融媒体平台建设热情高、速度快、普及率高,并有效发挥新媒体传播矩阵效能,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传播到千家万户。但喜中有忧的是,人才流失、人员老化、专业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因此,在变革中解决人才问题,打造一支融媒体铁军,促进县级融媒体健康高效发展已迫在眉睫。
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
传统媒体并不缺乏人才,从业者的政治素养高、专业技能强、舆论导向把握精准。但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传播、多维度评估”的传播格局,由此带来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本领恐慌”——即对新媒体认识不足,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而媒体新生代普遍熟悉计算机技术,政治敏感性不强、新闻素养欠缺,难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再加上体制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跟不上,造成县级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就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融媒体中心人才发展规划,创新选人育人用人机制,营造能干事、干好事的工作环境。就要培养一批有正确坚定的立场,“能写、能拍、能说”的全媒体人才,增强融媒体中心循环造血功能。
二、要大力招引人才
人才引来,也不是一窝蜂来一引了之。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根据自身规划设计,以及岗位的切实需要出发,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使队伍的人员结构达到最优化。要实行特殊人才特殊政策,通过人才引进建设一支既有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兼具,且了解融媒体运营,还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融媒体人才队伍。
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把能吃苦耐劳又热爱新闻工作的技术型人才引进进来,这是传统媒体转变成融媒体的重要环节。可以广撒英雄帖,也可以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更可以借力助力,与上级媒体、互联网平台等进行深入合作。对引进人才,要发挥其带头和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核心骨干成员。
要创新激励机制,给予政策支持,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打造优良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条件,不断优化管理,让优秀人才能充分施展所长,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留得下,定住心。
三、要用活现有人才
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关注增量,也要留意存量。唯有引进创新人才,增添新鲜血液,用活现有人才,加快转型提升,双管齐下,才能扎实构建融媒体发展人才支撑。
要增强政治意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意识形态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不断提高从业者的政治素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要加强顶层设计。选好带头人,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坚持政治过硬、业务熟练原则,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能够统筹全媒体工作、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要提高培训质量和内容层次。让真正的融媒体人才能到上级媒体平台或有对口专业的高等院校学习进修。同时,不定期邀请上级媒体的优秀融媒体人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传帮带”,提升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一专多能、多专多能人才。
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破人员身份限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队伍,形成人才梯队。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研发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储备与培养。
要完善薪酬体系。坚持业绩导向,消除编制内外人员的身份差别、收入差距,以岗定责、以岗定薪,收入分配向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