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森:
中国首位参加奥运的女子田径运动员
被誉为“女跑王”的田径名将李森
李森故居德新堂
获得50米跑冠军后,李森接受颁奖
  ■本报记者   姚永军

  李森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子田径运动员。湖南人与奥运会的渊源也始于李森。

  李森是湖南人、衡阳人参加奥运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自她而始,三湘健儿开始了攀登奥运高峰的征程。

  初露峥嵘

  李森,1914年出生于衡阳县(今衡南县)车江德新堂。3岁时其父病逝,随母迁居衡阳,受到良好教育。李森9岁时嚷嚷着要学武术,母亲虽然开明,但还是以女子不宜弄拳拒绝了。但之后阴差阳错,姨父正好是教形意拳的,李森顺理成章跟着学了这门武术。

  12岁时,她以高分考上省六中(衡阳),入校不久学校举办校运会,李森夺得50米短跑冠军。起初,学校老师并未关注到李森的天赋。而李森自己却留心了,为了提高跑步速度,她专门去请教姨父。“办法是有,但是女孩子估计吃不消。”姨父打量着她说出这句,可李森觉得自己能行。姨父就告知她要腰腿绑沙包增加重量练习才有效。李森照做了,每天都用此方法在湘江边练习。又到了学校运动会时,她再次拿了短跑冠军,校长和体育老师这才觉得李森是个不可多得的“苗子”,专门给她免去学费,列为优等生培养。

  1930年,16岁的李森已经长到168cm,身材比例逐渐凸显田径优势。同年5月,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在长沙举行,李森代表衡阳参赛,首登赛场的她获得女子100米第一名和个人总分第三名。第二年的省运会她又参加了,这次她在100米中跑出15秒1的成绩,相比前一年的16秒8进步不少。此外,她在急行跳远比赛中以4.09米的成绩刷新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当时为4米),还以7秒8的成绩获得短跑50米冠军,名震三湘。

  1932年的第十二届省运会是李森的一个转折点,这次,她获得50米和200米的冠军,并且以30秒8破了200米的记录。拿下这么多“第一”的李森,要想不被人关注也难。1933年,李森被“特招”进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高师部学习。

  震惊体坛

  李森在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只待了一年,本来还要两年才毕业的她,因为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破格考上了上海爱国女子体育专科学校。临行前,她自比“花木兰”给老师杨文敏写了一首绝句:“初秋握别稻田边,东去扬帆正少年,为向云天抒壮志,腾身跃上木兰船。”

  在中、美、法、俄等国参加的第五届上海国际田径赛中,李森技压群芳,夺得50米和100米赛跑两项冠军,个人总分第一名。1935年10月,她代表上海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六届运动会,不仅获得50米、100米、200米3项冠军和跳远亚军,而且打破3项全国纪录:急行跳远以4.98米破4.88米纪录、50米以6秒6破6秒9纪录、200米以27秒5破27秒6纪录,创造了中国田径史上的奇迹。

  李森的优异成绩轰动了体坛,被誉为“女跑王”,同时1935年也被全国体育界称为“李森年”,以表彰李森为国家体育事业所建的殊勋。当时上海各报誉她为“四木小姐”,这是因为她的名字里有4个木字,并且加之有人称誉她为“湘杰楷模”,这中间也包括4个木字。

  柏林惜败

  1935年底,李森接到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集训的通知,数九寒天都在田径场上刻苦训练。1936年6月,在奥运会选拔赛上她以100米13秒4的成绩达标,被录取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正式选手。

  1936年6月28日,由章士钊先生出资赞助,李森从上海出发,经过27天的漫长旅程到达德国柏林,代表中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由于海上长途航行体力消耗过大,加之水土不服,致使在8月3日的比赛中未能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她是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子田径选手,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女子田径运动员,已在史上留名。

  1937年春,李森曾回长沙被聘为湖南国术馆体育教师。同年秋,李森随母亲一起到四川成都一所中学任教。1938年,李森和飞行员王隆德结为伉俪,婚后生下一个女儿。1942年,她生第二个孩子时,因产后大出血不幸于成都华西医院去世,年仅28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中国首位参加奥运的女子田径运动员
广告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中国首位参加奥运的女子田径运动员 2018-07-26 2 2018年07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