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迹迫降
  客舱内一片狼藉

  乘客都戴着氧气面罩

  (综合新华网、《成都商报》)

  14日记者采访了机长刘传健。

  记者:刘机长现在身体好吗?

  刘:没有感到明显不适,接下来公司还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记者:刚才采访一些业内人士 ,他们说这次备降非常难?

  刘:非常难,不是一般的难。风挡玻璃脱落后,首先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为零下40摄氏度左右)。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什么都听不见,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记者:事发时有什么征兆么?

  刘:没任何征兆,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声响。往旁边看时,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飞机振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

  记者:是怎样的困难法?

  刘: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当时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时)。我给你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记者:确实非常困难。我听说发出了7700的指令?

  刘:是我发的,在下降时候发的,发生了故障马上就要发这个,管制台会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况。

  记者: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方向、航向,备降机场位置?

  刘:全人工操作, 目视靠自己来判断,民航很多是自动设备,其他自动设备都不能提供帮助。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熟悉。

  记者:备降过程中,有没有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刘: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为避免整个机组进一步受到伤害,要先减速迫降,而在紧急高度下降,噪音极大。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迫降。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抖动厉害。

  记者:从发生到降落多少时间?

  刘:大概20多分钟。

  记者:天气情况怎样?对紧急迫降是否有影响?

  刘:天气帮了很大的忙。早上几乎无云,能见度非常好,如果是降雨或者天气状况不好的话,后果无法预料。

  记者:网友说你的这次经历跟《萨利机长》比较像?

  刘:《萨利机长》我看过,其实这次跟英航的那次更像。我们平时会关注特殊的飞行事故,会刻意从职业的角度关注和考虑事故原因。

  副驾身体已飞出一半,降落全凭手动目视

  机长回忆

  纪录片《空中浩劫》

  英航5390号翻版

  万米高空,川航3U8633航班,驾驶舱右侧前风挡掉落,副驾驶差点飞出机外!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仪器多数失灵!机长刘传健凭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让飞机平安着落。这几乎是纪录片《空中浩劫》里英航5390号的翻版:1990年6月10日,该航班在飞行过程中,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破碎机长死亡,副机长驾机成功回到地面,创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

  全优毕业成为飞行教员

  上世纪90年代,刘传健成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一名学员,1995年,他成为该学院一名飞行教员。昔日同学称,“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刘传健就是一名全优学员!”

  ℃

  。

  空中惊魂

  万米高空飞着飞着驾驶舱玻璃没了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发布消息称,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执行重庆至拉萨航班任务,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当时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机组实施紧急下降。

  在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7时46分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机并得到妥善安排。

  备降期间右座副驾驶员面部划伤、腰部扭伤,一名乘务员在下降过程中受轻伤。目前该事故正在调查中。

  风挡玻璃的结构是怎样的?

  据相关专业材料介绍,飞机的风挡一般分为多层,而主要的有外侧玻璃、中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另有多个夹层。其中内层和外层玻璃为受力的结构层。

  一般来说,常见的是外层玻璃破裂,例如鸟击事件通常就是将外层玻璃撞碎。但由于外层玻璃并非直接受力,所以破裂后对飞行安全影响有限。

  内层玻璃+中层玻璃的双保险布局结构意味着,即便情况严重一点,发生一层结构玻璃破裂,飞机风挡还能继续工作,不至于立马完全破碎。

  英航的5390航班的玻璃爆裂则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螺丝,导致风挡在高空中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差,发生脱落。

  乘客回忆

  空姐大吼:我们有能力迫降地面

  14日下午4点10分,3U8633航班乘客、25岁的平措已经回到位于拉萨的家中。事发当时,平措正在打盹。一声巨响,他被惊醒,感觉飞机失重往下掉,氧气面罩也掉了下来,空姐赶紧协助大家戴上氧气面罩。

  “除了失重的一刹那,后面飞行都挺平稳。”平措说,但恐慌情绪还是在机舱蔓延,有乘客开始呕吐,他也感觉手发麻。当时机舱断电,机舱广播没法工作。突然,听到一位空姐扯着嗓子朝大家吼:“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迫降地面!”听到这句话,平措的心里突然明亮起来。“那种气氛下这句话太重要了!”

  空姐照常工作,给乘客们发水。受到这样的气氛感染,乘客们在整个迫降过程中也都保持惊人一致的镇定。直到飞机成功迫降双流机场时,平措才和身旁的哥们儿紧紧拥抱在一起。他在朋友圈写道:“感谢飞行员和空姐,是你们的镇定,创造出了迫降奇迹。为你们点赞!”

  飞机玻璃破裂会发生什么?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1万英尺(约合3000米)以上高空的缺氧状态意味着,客舱内必须加压才能保证机上人员正常呼吸。而当舱体破损——比如玻璃破裂,那么舱内加压的空气就会瞬间冲出去,舱内和舱外的气压达到相同水平。

  航空工程师Guy Gratton称,虽然飞机的玻璃很厚很坚固,但“和其他东西一样 ,它们也是能被打碎的。”“任何坐在那扇玻璃旁边的人,都会立即感到一阵强风,这股风力大到足够把人吸出窗外。”

  Gratton还列出了玻璃严重破损后的其他可能后果。“机舱内会失压,温度也会骤降。”他说,“机舱内部还有可能会突然起雾,而且噪音很大。许多人的耳朵像要快爆炸了一样,氧气面罩也会落下来。这都是在几秒之内发生的事。”

  飞机窗户破碎,乘客如何自救?

  我们知道大气层高度越高,气压越低。一般人类在4000米海拔以上,就会由于气压过低而感到不适。由于飞机的巡航高度大约在1万米,所以必须对飞机内部进行增压,才能保证乘客的安全与舒适。在飞机窗户玻璃破碎的情况下,机舱内气压变低,此时乘客头上的氧气面罩就会掉落,必须第一时间戴上面罩进行吸氧,防止因为低压缺氧而昏迷。一般氧气罩共有约10—12分钟的吸氧时间。在这个时间内,飞机需要下降到大约1万英尺高度,以保证乘客安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奇迹迫降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奇迹迫降 2018-05-16 2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