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这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它不仅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的一个民生难题,也体现出相关部门为民服务的民生情怀。当然,这一过程中,公众的积极配合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7月21日,交通部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称,《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明确,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始发地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只负责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需由旅客自理。(据7月22日《羊城晚报》)
浅见:只要航班延误原因清楚地公之于众,一旦确定非航空公司原因所致,旅客因此而食宿自理并不会有怨言。换言之,航班可以延误,但是其中与公众攸关的信息切莫“延误”。
3、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晚高峰时段的深圳地铁11号线,繁忙如往常。向前再走几十米,两节涂着黄色标志的地铁车厢内,情况却大不一样。宽大的沙发软座上,稀稀拉拉只有数位乘客,显得有些空荡。而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场景,在刚刚开通不到一个月的深圳地铁11号线上,一度反复出现。引起舆论质疑后,深圳地铁集团回应称,设置商务车厢,是为了“提升长距离乘车的舒适性”。(据7月24日光明网)
浅见:地铁作为代表性的城市公共交通,并非不可以合理逐利,比如设置商业广告位、或者商业冠名等。但是,如此“费尽心思”地设置“雅座”,无异于有违“公共”属性,难免会招来舆论非议。
4、苏州工业园区湖畔天城商业街上有多家烧烤店,小区居民经常投诉烧烤店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屡屡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城管部门采纳群众智慧,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执法方式:在商业街上摆放400多个大型绿化树箱,树箱间隔非常小,不影响市民走路,但烧烤桌子就难以见缝插针,这样一来还真把占道经营“挤走”了。(据7月24日《扬子晚报》)
浅见:即使手法有所“创新”,但并不宜急于“推广”,毕竟,这只是管理见效的一个特例。更何况,此举还有难脱管理“懒政”之嫌。
(本栏点评:魏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