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来给葡萄树看病了!谁家的树有问题,赶紧一块儿叫上。”蒸湘区呆鹰岭镇松陂村村干部通知村里的葡萄种植户。村干部口中的“何老”名叫何进中,今年73岁,是一名高级农艺师,2003年从蒸湘区农办退休后,任蒸湘区老科协副会长,负责农业科技指导等工作。
一到村里,何老便直奔葡萄园。他一边向种植户询问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情况等,一边对有严重病害的树进行刨根剥皮、了解病情,而后详细讲解病因和当前的补救措施。
事实上,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50多年中,何进中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义务科普员。
这些年来,他志愿服务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省5个市(州),随身总带着一把剪刀、一把锯子,现场为群众推广科技。
有同事替何进中粗略计算了一下,何老每年工作超过340天,平均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每年下乡280多天,大多数时间是在果园度过的。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奔波在乡间地头,风雨无阻。近几年,因为腰疼,何老买了台电动车,骑着下乡,总里程也已超过10万公里。长期以来,他举办培训班200多期,为果农修剪果树数十万株,指导扶持果农1000多户,受培训人员达到数万人次。
“我家的翠冠梨,上次喷了药,但梨缨蚊还是没控制住。何老,您赶紧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接到呆鹰岭镇堰头村种梨专业户刘小红打来的电话,何进中立马骑上电动车赶到果园。他拽过一根枝杈仔细瞧了瞧,开了一张药方。没过几天,梨树的病情便控制住了。刘小红说:“这些年,我们村种的翠冠梨供不应求,很受欢迎,农民收入翻了几翻,多亏了何老的指导。”
何进中常说:“一棵苗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他及时捕捉信息,把省内外的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引进衡阳,先后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中国农科院、中国园艺学会等建立合作关系。2001年至今,他远赴云南、广西、浙江、上海、北京等20余个省份,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多个(项)。他推广的农资产品科技含量高,如葡萄调控剂——甲哌嗡,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新型高效杀菌剂—科博、密霉胺等,很受农民欢迎。
据统计,10多年来,何进中为果农增收上亿元,果农们都很信任他。大家关心地说:“你都70多岁了,别天天这么跑了。”可何进中回答:“果园里空气都是香的,一闻,所有烦恼都没有了,我巴不得每天都呆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