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 青 邓定蓉
中秋佳节临近,雁城的街头巷尾已飘起阵阵月饼香。记者调查发现,从坚守情怀的老字号糕点铺,到主打创新的新零售门店,今年的月饼市场正上演一场“传统与潮流的对话”——传统文化元素被巧妙融入月饼的制作与设计,“低糖”“轻油”则成为各大品牌的核心研发方向,既守住了市民对中秋仪式感的期待,又契合了当下健康饮食的消费需求,让今秋雁城的月饼市场焕发出独特的新韵味。
老味道成年轻人“新宠”,传统工艺撑起 “四季畅销”
以往常出现在长辈中秋清单里的老式月饼,如今正悄然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成为他们争相“挖宝”的传统美味。9月25日,趁着回衡阳探亲的间隙,市民小谢特意绕路来到中山南路的一家老字号糕点铺,一口气买下两盒衡阳特产“酥薄月”。“之前就听家里人说,中秋前买这款月饼要排好长的队,真没想到老式月饼现在这么受欢迎。” 小谢拿着刚到手的月饼,忍不住感慨传统风味的“翻红”。
在这家老字号店铺内,一位年轻消费者刚付完钱,就迫不及待地掰了一块酥薄月放进嘴里,边吃边和同伴分享:“酥薄月上面的芝麻真是一绝,香味特别浓,感觉今年吃着比去年还香,难道是我的‘传统血脉’终于觉醒了?” 随着月饼销售即将进入旺季,目前各店铺已加足马力生产,只为满足消费者对这份传统味道的需求。
店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酥薄月的“独特之处”:作为衡阳的经典月饼品类,酥薄月的原料选择十分讲究,以芝麻、桂花、玫瑰等天然食材为主,制作过程更是要经过十四道传统工艺,同时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行优化,最终做出的月饼不仅口感细腻,还带着浓郁的麻仁清香。更难得的是,这款月饼还兼具一定的食疗功效,传统上认为其有祛风润肠、理气解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店铺还研发了纯正茶油椒盐月、纯正茶油酥薄月、哈密瓜水果馅酥薄月、水晶月、生油月等。如今,酥薄月早已跳出“节令食品”的局限,成为四季都能买到的畅销品——除了满足本地消费者的日常需求,还远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既是市民午后搭配茶水的点心,也是亲友间传递心意的热门伴手礼。
健康化改造成行业共识
糖、油、规格“减” 出新风尚
在过去,“高糖高油”是不少人对月饼的固有印象,也让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而如今,月饼市场正经历一场“升级”,“健康”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月饼的首要考量。一份针对消费者的调研数据显示,96.7%的受访用户将 “健康” 列为选购月饼的核心标准——大家既想借着月饼感受中秋的节日氛围,又不愿为了一口美味给身体增加负担。
记者走访了雁城多家商超和糕点店后发现,“健康化” 已成为行业默认的研发方向,几乎所有品牌都推出了无糖、低糖或轻油系列的月饼。在解放路一家连锁糕点店内,一款“藜麦奶酥饼”货架前,一位市民试吃后当场决定购买:“传统月饼太甜了,我血糖偏高,平时根本不敢多吃。这款加了粗粮,含糖量又低,吃着负担小点,比较适合我们中老年人。”
除了在糖、油含量上“做减法”,部分品牌还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对月饼规格进行了优化调整。在多家面向年轻消费者的门店内,适合“95后”、“00后”的月饼产品多以“小规格、多口味、高颜值、独立装”为卖点:小分量设计解决了 “一次吃不完浪费” 的问题,让消费者能轻松尝鲜;芝士、流心、水果等多元口味满足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卡通造型、国风图案的包装增添了趣味性;独立包装则兼顾了卫生与便携,无论是办公室分享还是外出携带都很方便,真正让吃月饼变成了“轻松无负担”的享受。
“轻伴手礼”主导市场
简约包装兼顾实用与情感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一个明显变化:今年雁城市场上的月饼礼盒,在包装设计上变得更加简约,以往常见的过度包装现象大幅减少。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与规范——根据《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21)的规定,月饼礼盒不得与其他产品混装,这里的 “其他产品” 特指除食品用脱氧剂、冰袋等保护月饼的物品之外的所有东西,因此往年礼盒里常见的茶具、饰品等配件如今已销声匿迹。
政策的约束之外,消费者观念的升级也推动了包装简约化。在政策引导与消费观念转变的双重作用下,今年的月饼礼盒设计呈现出“轻量化、便携化、高感知”三大特点。为了贴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少品牌在礼盒设计上花了不少“巧思”:有的品牌精简了包装层数,从以往的“礼盒+内盒+包装袋”简化为“单层礼盒+独立内袋”,减少材料浪费;有的在礼盒侧面或顶部增加了提手,不用额外搭配手提袋,方便消费者携带;有的礼盒直接做成了可以循环使用的铁盒或手提篮;还有的品牌在礼盒内附赠空白心意卡,让消费者可以手写祝福,既传递了情感,又避免了多余装饰带来的浪费。这些设计既保证了月饼礼盒的实用性,又保留了节日送礼的仪式感,精准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实用与情感兼顾”的需求。
营养专家支招
月饼也能兼顾美味与健康
中秋吃月饼是传统习俗,但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减少健康负担?记者特意采访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营养与康复中心亚专科副主任谢志娟,她从营养搭配、食用量、人群禁忌等方面,给出了科学吃月饼的建议。
谢志娟表示,月饼属于“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分” 的食物(即使是低糖、轻油款,整体能量依然不低),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能量超标,还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控制食用量”是健康吃月饼的核心原则。“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月饼不超过100克,大概是普通月饼的1/2到1/3个,避免一次性吃太多。” 谢志娟强调,最好不要在饭前或饭后立即吃月饼——饭前吃容易影响正餐食欲,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不足;饭后吃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可能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适量食用,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在搭配上,谢志娟建议吃月饼时搭配蔬菜、水果或茶饮,“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月饼中的油脂和糖分;绿茶、普洱茶等茶饮可以解腻,减少油脂吸收,但要注意避免搭配含糖饮料,否则会额外增加糖分摄入”。同时,她提醒消费者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月饼: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无糖月饼,且食用后要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高血脂、肥胖人群要尽量选择轻油、低脂的月饼,减少脂肪摄入;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建议选择口感松软、馅料简单的月饼,如莲蓉、豆沙馅(非流心款),且食用量要比成年人更少,避免引起肠胃不适。
此外,谢志娟还特别提醒,月饼的保质期有限,尤其是流心、冰皮等特殊品类,需要冷藏保存,且开封后要尽快食用,避免变质。“中秋吃月饼重在‘尝鲜’和‘团圆’,不必追求‘多吃’‘吃够’,合理搭配、适量食用,才能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守住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