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李慧星先生《雁峰酒赋》 有感
~~~
~~~(小小说)
~~~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 秤

  ■李世昌

  前年秋天,我心血来潮地迷上收藏老物件。大到床铺、衣柜,小到纽扣、顶针,只要有些年代,自己喜欢,就买下来。

  今年夏天回老家,93岁的满爷爷听说我有收藏老物件的爱好,拿来一根黑乎乎的半截秤杆,递给我说,这可是件有价值的物件呢。

  我拿过满爷爷递过来的半截秤杆,拎了拎,觉得有些分量,这半截秤杆长度约为75厘米,表层陈旧脏污,秤星大部分脱落,但总体没有开裂、磨破,品相基本上完好。

  我问满爷爷,这杆秤怎么只有半截?

  满爷爷坐在板凳上,慢条斯理地说,这杆秤可有来历了。我一听来历,马上来了兴趣,就催问满爷爷这杆秤有什么故事。

  满爷爷原本眯成一条线的眼睛猛然睁大,紧盯着半截秤杆说,说起这杆老秤,它的年龄可比我大多了。我听我父亲说,它是清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由吴集镇曹记秤店当家制秤师曹曜光制作。秤杆是上好的东安楠木,秤锥用的是铸铁,有一公斤重,上面还刻着字,具体刻了什么字,我就不清楚了。

  “那秤锤呢?”我递给满爷爷一支烟,问道。

  满爷爷没急着回答,而是用干瘪的手抚摸着半截秤杆,把烟点上后,才悠悠地说起源头:“当时买这杆秤的是我大伯,他是镇上的屠户,据说花了好几块大洋。1934年,我大伯因酒醉跌落到河里,尸体也没找到。他的三个儿子那时候还小,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才8岁,也就没有人接他衣钵,于是这杆秤也就放在家里闲置,只有村里有人需要过秤时才偶尔拿出来用一下。1944年,日本兵打到衡阳,吴集也未能幸免。日本兵在吴集到处烧杀抢掠,当地人只好跑到山里躲起来。有一次,有一个日本兵冲到我大伯家找吃的,当时只有我大堂兄未来得及躲藏,被日本兵堵在家里。日本兵端着刺刀,叽里咕噜大喊大叫。我大堂兄情急之下,将这杆老秤的秤锤拿在手上,待日本兵靠近时稍不留神,用秤锤朝日本兵头上砸去……然后,他像风一样跑到山里。可惜那日本兵没被秤锤砸死,只受了重伤。不久,10多个日本兵来到大伯家,疯狂报复,不仅将家里东西砸了个稀巴烂,还一把火将房子烧了。从那以后,这老秤的秤锤就不见了。”

  “秤锤不见了,怎么秤杆还在?没被那场火烧掉?”我疑惑地问道。

  “说来也可能是碰巧,这杆秤倒下来后,被一个破碎的大缸子压在底下,所以只烧掉了半截。”满爷爷指着半截秤杆上的烧痕对我说。

  那后来呢?我问。我其实是想问,这半截秤杆怎么到了满爷爷手里。

  满爷爷说,日本兵走后,他们从山里回来了村上。大堂兄看到房子残垣,咬着牙站在风中久久不语。然后,他从屋中找到这半截秤杆,连夜跑到后山参加了游击队。1950年10月,大堂兄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直到1958年才回国。当时大堂兄没有到城里工作,而是回到了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在朝鲜战场上,大堂兄脚踝被地雷炸伤,走路一瘸一瘸的。于是,他就用这半截秤杆当拐杖。“1999年冬天,大堂兄病了几个月未起床,他估计时日不久,就将这半截秤杆交给我,说是让我作拐杖。本来,我是想将这半截秤杆放在大堂兄的棺木里,陪伴他。但我又想,既然大堂兄将半截秤杆留给我,肯定有他的用意,所以,我就留了下来。你既然喜欢收藏,我将这半截秤杆交给你,当做传家宝,大堂兄也会同意。”

  我接过满爷爷递过来的半截秤杆,仿佛接过一件珍贵的礼物。我一定记住满爷爷的话,把它当作传家宝,代代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韵”是诗词歌赋的魂
捡瓶子的人
小镇老桥
老 秤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老 秤 2023-11-29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