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评张琦、秦燕华的《雁城之美》
~~~
~~~
~~~——为石鼓美术馆举办大型书画展序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上一卷书 寻访一座城
——评张琦、秦燕华的《雁城之美》

  ■黄秋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雁城衡阳地处南岳之南,素有“文明奥区”“寰中佳丽”之美称,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人文荟萃、文脉绵延,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文化古城。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琦、秦燕华两位教师立足地域文化的传播,秉承“以文化人、以行致知”的宗旨,以“去芜存菁”的态度挖掘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衡阳地域文化,编写出版了《雁城之美》。


  全景构架与细节描述的相得益彰


  《雁城之美》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衡阳山水文化、大雁文化、农耕文化、书院文化、船山文化、造纸文化、革命文化等方面,每一章都是在由编者反复征询名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条理构架清晰,晓畅地把握了衡阳文化发展的源泉脉络与风貌特色。在书中,展现了“五岳独秀   兼收并蓄”的南岳衡山、“楚之书院   惟衡为盛”的千年书院、“家国担当   英雄之城”的抗战文化、“匠心坚守  文明承载”的蔡伦造纸……书中既有整体的系统梳理与全景展现,也有细节上的深入挖掘与生动描述。编者通过聚焦特色、突出亮点,力求通过文化事例将文化写实讲透。该书通过选入衡阳地域文化相关的素材,运用通俗简洁而不失雅致的文字表达,以事例或故事叙述的形式呈现,避免了阅读上的生涩感和疲劳感。


  人文情怀与历史价值的相互关照


  司马迁言:“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记录历史是为了古为今用、鉴古通今。《雁城之美》在历史文化相关内容编写中,蕴含了强烈的关联现实、关照未来的人文情怀。比如《人物篇》选取了衡阳古代的名家名人,在编写《经世致用   天地大儒——东方有个王船山》这一章节时强调:“他(王船山)论天人关系,既强调天人有各自独立的根性,又主张和谐而不相离;论民族关系,既强调挺立民族的主体性,又主张尔我不侵、和谐共生,有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神浸润其间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义。”而在《诗意归处   大雁之城——衡阳雁文化》这一章中介绍“衡阳雁”这个意象时指出:“这样,人们由大雁联想到衡阳雁,再由衡阳雁联想到衡阳,一条情感轨迹就清晰起来了。后世涉及大雁、涉及衡阳的诗文,绝大部分与传书有关,‘传书’几乎成了衡阳雁的专利,衡阳也因此成了许多人心中故乡的代称。”这些内容唤起读者的代入感,不知不觉让人由文化现象切入到对文化精神的思考当中。


  故土情结与情感认知的相通相融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特色。《雁城之美》则通过文字记载、整理,使衡阳故土情结不再模糊抽象,而成为一个立体而饱满的文化生命体。契合地缘地貌的山川土地常常被比喻成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也被用来象征地域群体的人格特质。两位编者将“雁城八景”作为该书的开篇之作,将“雁峰烟雨”“石鼓江山”“青草桥头”“东洲桃浪”等承载着衡阳人们记忆与现实的美好画面,通过文化或图片的方式一一展示出来。再比如《英雄之城 家国担当——衡阳保卫战》一章,彰显了衡阳作为中国唯一抗战纪念城的英雄大义,让读者感受了一曲跨越时空的英雄悲歌。书中记录了见证衡阳大地上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的湘南学联,革命精神光耀千秋的罗荣桓、夏明翰……这些内容容易在衡阳人们或旅居衡阳的人心中,构筑起一种故土情结与个人情感相通的连接。

  《雁城之美》以普及衡阳文化为己任,通过介绍衡阳的传统历史文明为主线,通过文字逐幅描绘衡阳文化的图景,更力图通过图景彰显文化背后的地域精神,去关照衡阳这方水土上人们的文化人格、审美情趣、生活愿景和精神世界。该书既展现了宏观的文化视野,又把握了衡阳文化的独特精神,呈现了衡阳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性,也展现了衡阳这座城市博采众长的文化包容性。[作者系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南华大学)负责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带上一卷书 寻访一座城
也谈“废话文学”
《刹那》:一部精神赋格的生命交响乐章
书者营也 墨者意也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带上一卷书 寻访一座城 2023-11-22 2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