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位“最美医务工作者”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中书写非凡的“火线英雄”
——记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位“最美医务工作者”
陈晓文
李振
刘玲
廖乘达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在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没有在临床一线,但他们也时刻心系患者健康,为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工作保驾护航。面对疫情,他们放弃休息时间,纷纷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工作,每个人都称得上是“火线英雄”。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一起来认识四位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故事中了解他们非凡的付出。


  陈晓文:埋头苦干的“老黄牛”


  办公用具管理、电话线路管理、办公设备维护、生产安全治理、消防安全……刚开始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时,陈晓文负责的工作非常繁杂,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但他从不喊累,而是埋头苦干,在工作中投入更多努力。

  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当时作为后勤保卫科的负责人,陈晓文冲在了最前面。他时刻关注全院的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及水、电、气、保安、保洁的工作,保障全院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参与医院区域规范划分、消防安全培训、流程梳理等方面的工作,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系统性消防培训和演练,确保医院工作高效、有序、安全稳定运行。为避免交叉感染,他带领工作人员打扫房间、开展消杀等工作。虽然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他常感觉头晕目眩,但党员的初心让他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在防控疫情斗争最前沿,不计个人安危,切实保障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和后方生活需求。

  2022年,因工作需要,陈晓文开始担任公共卫生办公室的负责人。“医院作为衡阳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我们担负着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健康宣教、新生结核病的筛查等重任。”工作中,陈晓文严把科室各项工作制度及流程关口,规范管理,分工明确。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随叫随到,严格把控,在疫情上报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还对疫情期间的红、黄码人员进行了健康知识宣教及流调,并建立台账登记。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上,他积极与各疾控中心协调相关事宜,该院是结核病定点防治医院,需要对各县市区医院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陈晓文便多次组织部门专业人员去学校给师生们做传染病健康培训教育及宣传,开展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等工作。

  为了能够了解患者真实想法,陈晓文克服困难,积极协调,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他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情况,部分患者存在抵触情绪,陈晓文便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缘由,从为医院解难题、办实事作为突破口,最终赢得患者的信任。


  李振:默默奉献的“90后”


  李振是一名“90后”,2020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于2021年7月通过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先后在该院公共卫生办公室、医务科、疫情防控办公室等部门工作。

  在医务科工作期间,那时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李振草拟了一部分关于疫情防控的制度、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同时参与了医院应急演练方案的制定,以及疫情防控重点问题排查工作,负责督查表收集、问题汇总,以及“一日一排”上报等。面对医务科繁杂而细微的工作,李振始终秉持“不拒难事,不推小事”的工作态度。

  调入到疫情防控办公室后,李振时常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一分析,针对性处理。李振参与了确诊患者“一日一会诊”的工作当中,会诊前一天晚上,他便主动与隔离区医生联系,收集汇总患者基本信息以及每日病情报告,整理打印好用于次日会诊。会诊当天,借助视频会诊设备完成远程会诊,记录每日专家组意见,再形成每日的意见汇总,反馈给隔离区医生,形成一个闭环的流程,更有效、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地对隔离区新冠患者进行诊疗。

  在抗疫战场上,很多幕后工作其实质就是数据信息的共享,李振每天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面对成千上万条数据,李振展现了持之以恒的耐心与严谨的工作态度。

  2022年疫情反复,李振积极投身于医疗救治工作当中,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早上8点到防控办,常常工作到深夜或凌晨才下班,一天仅休息5、6个小时,甚至有时候情况紧急任务重,就直接在办公楼休息,第二天早上继续工作。虽不是一线奋斗的医生护士,却在每一次的抗疫工作中废寝忘食,默默奉献。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这是南方医科大学的校训,也是李振在工作与学习中一直践行和发扬的精神。


  刘玲:人民健康的“保护网”


  刘玲,从1997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市第三人民医院从事检验工作,是一名主管检验师。工作26年来,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专精业务技术。工作中,她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她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及新冠住院病患及时完成检查,需要一批检验人员进入闭环隔离。作为检验科的老同志,刘玲主动申请作为队长,带领几位年轻的同事进入闭环隔离工作中。闭环工作繁琐、任务重、困难多,需要完成整个医院职工、住院患者、门诊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等的核酸、血液、体液的各项检查。

  闭环期间,刘玲每天6点起床,7点半跟车到达单位开始做各项准备工作,8点开始各项检查。因为是确诊患者的标本,要杜绝任何一点的暴露风险,从穿上防护服开始,刘玲就开始禁水禁食,在密不透风又高温的情况下,要完成所有检查,经常等完成第一阶段的实验工作时已经是下午3点了,脱掉防护服时,里面的手术衣已经没有一块干的地方。等处理好一整天的检查工作,已经是晚上10点以后了。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她每天都要等工作结束后回到闭环酒店,再组织小组工作人员开视频会议,总结当天工作,布置工作安排,汇报防疫情况给主管领导,等忙完这一切经常是凌晨了。

  去年一年,她先后五次进入闭环管理工作,98天里,她与同事们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所有检查,确保了所有闭环人员零感染,为防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单位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筑牢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保护网”。


  廖乘达:认真严谨的“实干者”


  2017年,廖乘达毕业后怀揣着青春的理想与工作的热情来到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如今整整6个春秋过去了,已由一名年轻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位沉着、干练、智慧、经验丰富且深得患者信任的医务工作者。

  廖乘达不仅技术精湛,在处理患者关系方面也非常出色。他总是能够用温暖的笑容和耐心的态度来面对患者,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检查前,他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不厌其烦。检查中,他严谨细致,精确无误,从不马虎。检查后,对于不方便的患者他会及时搀扶,询问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困难面前我先上,危险面前不退缩,是一名医务人员应有的本色。”疫情期间,各乡镇医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异常、武汉返乡人员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群到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于是廖乘达便主动承担了这项检查工作。

  这项工作既存在高风险,每次检查时间又不确定。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7到10个小时,是CT室医务工作者的常态。一天下来,他经常忙到晚上十点后才吃上一顿饭。

  为了减少感染可能,CT室没有专人打扫,于是廖乘达便在所有人做完检查后,主动负责整个房间的清扫消毒。他认真细致地完成清扫工作,不放过一点细枝末节,一轮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回到隔离酒店已经十点多,这才有时间吃上一口晚饭。随后还要在工作群中回复信息,接收新的工作任务。在一个月的闭环隔离工作中,科室检查人数达1000余人,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

  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平凡中书写非凡的“火线英雄”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平凡中书写非凡的“火线英雄” 2023-08-16 2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