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声里的江河

  ■陈雪梅

  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母亲来电,她说,端午节快到了,她正在家中和二姐一起包粽子,有板栗蛋黄馅的,有鲜肉馅的,有甜枣花生馅的,等煮好了,要给我们几个在外地的孩子一人寄一点尝尝。越到暮年,母亲对节日越发有虔诚的仪式感,这是她对儿女表达爱的方式。

  提到端午,会想到艾叶青青,粽叶肥绿,桃红李甜,瓜果飘香。临近端午,盼过节的孩子们就开始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稚嫩的歌声响彻在村庄的房前屋后。

  临近端午时,母亲会提前采摘好艾叶和菖蒲,准备好糯米和粽叶。

  糯米是自家种的。每年,母亲会在自家的责任田里选二三分上好的水田来育植糯稻,节日时,糯米用来打糍粑,包粽子,蒸炒米,自给自足。糯稻不同于其他的杂交稻长势粗壮繁茂,反倒像纤细修长的姑娘,头顶沉甸甸的稻穗,袅袅婷婷。糯稻颗粒圆润饱满,产量也低一些,稻子成熟时散发出浓郁的甜糯香。

  用来包粽子的粽叶采自半山坡或远池陂塘旁,野生野长,一片一片精选,肥厚宽大,青青绿绿,保留原始叶香和青翠。

  灶膛里火红旺旺烧起来,炊烟升起来,蒸气升起来,粽叶的清香和糯米完美融合,浓郁的甜香弥漫在村庄的上空。

  肥瘦相间的肉粒已浸入糯米,香软多汁,糯而不腻,一口下去,唇齿间香气经久不衰。还有那原味粽子,香香的,糯糯的,每口都散发着食物纯天然的滋味,放凉后裹着白糖吃,甜蜜馋人,很美味。

  年年粽叶香,这个味道,经过时光的浸染,更加回味悠长。那淡淡的粽香交织着浓浓的亲情和安康的祝愿,一直芬芳在我们的岁月里,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情,传承千百年,未曾褪色。

  说到端午,我还会想起家乡归阳镇精彩纷呈的龙舟赛。赛龙舟是端午节活动中最隆重的一幕,也是归阳镇传承千年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乡虽位于祁阳,但与祁东归阳镇毗邻,我们赶集出行,采买置办,走的都是归阳镇。归阳为千年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曾在此设过归阳巡检司,自古就是祁东、祁阳、常宁三县工、商、贸的集散地,有“金归阳银白水”的美称。

  小时候,端午节时,我们要到归阳镇看赛龙舟,往往会高兴得一夜都睡不着觉。五六公里的乡道,伙伴们追追打打、说说笑笑。沿路上夏季的田野禾苗绿油油的,青山晨雾缥缈,连绵苍翠若隐若现,那么美又那么清新。心是雀跃的,迎面吹过来的风是甜的。沿途不时会遇上十里八乡的菜农,头顶晨露,肩挑手提。那是碧绿的菖蒲、艾叶和粽子,或是自家树上、地里刚摘采的水灵灵的桃、李、西瓜、香瓜、青椒等蔬果,要上市了。

  走到状元桥,需穿过一条青石板铺就,街道两旁都是黝黑古旧木楼的老街,门头牌匾雕刻着“龙凤呈祥”“家有余庆”等吉祥图案。门窗古意质朴,临水的木楼从河岸打桩而筑,呈吊脚楼式,经风吹雨打,厚重斑驳,刻满岁月的沧桑。

  来到状元桥,凉爽爽的河风扑面而来,风中有粽子香,桃李熟透所散发的果香。河边已经人声喧闹、熙熙攘攘。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人们已经把河岸挤得满满的,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有的骑在河岸的树上,河岸吊脚楼上也挤满了人头。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大家都抢占着有利位置,翘首向河上游张望,等着赛龙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状元桥上挤满了人,我们小孩子像泥鳅一样钻过人缝,挤到最前面。居高临下,透过护栏,整条宽敞奔腾的河流尽收眼底。河水拍打着桥墩,溅起白花花的浪花,河风凉爽,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

  河面上,七八条龙舟正蓄势待发。龙舟狭长、细窄,置有龙头,船身被装饰染成不同的色彩,各队的水手们身着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战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最抢眼的是击鼓手,个个腰粗膀圆,头系红巾,腰束红绸,两手握木棒,像个大力士立于大鼓旁,威风凛凛。

  随着吉时一声号令,赛龙舟开始了。顷刻间锣鼓喧天,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道道白练。

  每条龙船上,划船手口里喊着整齐的号子,全神贯注奋力划桨,船头的击鼓手铆足了劲击鼓。鼓点也是号子,木桨随着鼓声,整齐划一地起落,激起了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在这样的节奏中飞快地前进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似蛟龙入海,壮观极了!  

  比赛进行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忽而红队在前,忽而黄队在前,忽而紫队旁斜冲出,划船手们挥汗如雨,竭尽全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龙舟与龙舟间上下不过只差一个龙头的距离,旗鼓相当,难分上下。两岸的观众紧张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有挥着草帽的,有跺脚拍掌的,呼声雷动,嗷嗷震天。有些人喉咙都喊破了,脖子上、手上青筋鼓出,紧张得就像自己在比赛一样。说时迟,那时快,一条条龙舟像箭一般冲过桥洞。桥上的人群欢呼着跑向桥的另一边,有些观众顺着河滩追着龙舟跑起来,龙舟在欢腾,浪花在欢腾,整条河在欢腾,两岸在欢腾。这样的情景热闹非凡,壮观激烈,正如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写的:“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加油助威声、号子声、鼓点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密,指挥者的号令由高亢转为粗犷,战况迎来决胜之巅,扣人心弦的一幕即将发生,随着冲在最前面的龙舟像锋利的长箭穿波冲浪闯过终点红线,后面紧跟的龙舟相继闯线,比赛结束了。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欢声雷动,为胜利者尽情喝彩,为团结一心、精诚合作感到自豪,为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划上完美的句号欢欣鼓舞。观众们兴奋地议论着、谈笑着,陆续散去,河面慢慢恢复了平静,但我们站在河边久久回味着,心情不能平静。

  离开家乡后的很多年,我都未能观看到龙舟赛。但那追波逐浪的龙的骁勇,不屈不挠的龙的神韵,早已深深地刻进心里。今年,十六支队伍在湘江合江套水域开展衡阳市首届职工龙舟竞渡赛,弘扬传统文化。它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份对屈原的敬仰、缅怀与思念,奏响的更是一份衡阳人民团结奋进、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的凯歌。

  我相信,那一只只粽子、一艘艘龙舟,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乡愁,将一代代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正如那奔流不息的壮阔江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端午临中夏
鼓声里的江河
湘江看龙舟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鼓声里的江河 2023-06-22 2 2023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