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位话语下 是“错位的生活”

  ■董彦如

  “馒头店恢复运营了吗?”“这儿的烤冷面什么配置?”近来,“工作语言后遗症”成为一种新兴语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行。这是将工作中的术语习惯,不自觉地带到日常生活对话中,形成了职场专业话术侵入日常实际的话语错位。这种不伦不类又颇具喜感的表达,引发了打工人的广泛共鸣,纷纷自嘲“工作了几年已经不会说人话了”。

  然而,话语的错位反映出工作与生活的“错位”,看似玩笑的“病症”实则也映射出“病态”的职场状态。对于“工作语言后遗症”,我们不能仅仅止于自嘲与玩笑,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问题,理应得到认真对待。

  一方面,区域界限的模糊,为工作语言提供了侵犯与错位的温床。随着当下工作时长增加,人们在工作环境下的时间愈来愈长,而休息与放松时间逐渐被挤占、压缩,此时工作与私人的区域界限重叠相融。另一方面,数字媒介实时化、工作化的特征,使人们的角色认定界限逐渐模糊。近年来,企业微信、钉钉等数字工作平台兴起,迫使上班族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工作场合,而是向“24小时远程办公”进发。

  据悉,“工作语言后遗症”相关话题,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浏览量高达1700多万,其广泛传播不仅因为“症状”有趣,更是无数上班族释放压力的心理需要。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在该话题下宣称自己“不会说人话了”“被工作磨平了棱角”,实际上这是一种娱乐化的自嘲。

  事实上,这种工作语言与日常对话的错位,更像是工作对于生活的“入侵”,自嘲的背后也尽显工作疲态。只有真正减轻劳动者压力,厘清工作与个人的界限,才能根治错位症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好好说话 利人利己益事业!
世 相 浅 见
错位话语下 是“错位的生活”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错位话语下 是“错位的生活” 2023-06-14 2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