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眼下,直播相亲方兴未艾,但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公开报道显示,今年大年初三到初六,某视频平台在河北、山东、吉林等8个省份发起66场相亲直播。主播化身红娘角色,在直播间内撮合想“脱单”的用户,每场平均观看人次超1500万。
但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相亲直播间的投诉也不少:内容涉及从打招呼、表白牵手、交换联系方式,每一环节都需要刷礼物才能继续,有诱导消费的嫌疑。还有一些女嘉宾其实是“托儿”,帮红娘骗完礼物,加上社交账号后直接拉黑男嘉宾。
显然,靠刷礼物润滑的直播相亲活动已经扭曲变味,已经成了一种有偿的消费竞价,已经背离了相亲撮合服务的初衷。它不仅加重了相亲参与者的负担,还拉低了相亲服务市场的诚信度,甚至可能涉嫌欺诈,侵犯相亲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诚然,直播相亲活动具有商业属性,而刷礼物、打赏在正常的直播盈利模式范围内。但刷礼物、打赏不能成为直播相亲活动的竞价筹码,也不能成为红娘或平台薅嘉宾羊毛的利器,更不能成为一种欺诈手段。
治理直播相亲活动中的刷礼物乱象,让直播相亲服务回归正常轨道,确保相亲参与者的刷礼物、打赏出于真实自然的意愿,确保红娘主播、相关平台获得合法合理的相亲撮合服务收入。这样既有助于维护直播相亲服务秩序,促进直播相亲活动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维护相亲参与者的权益,能给相亲参与者营造更加诚信、公平、安全的相亲服务环境,能提升相亲成功率。对此,各方应引起高度重视,达成治理共识,尽快拿出治理方案,付诸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