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4月27日至5月2日,台湾著名女诗人古月,回到家乡走亲访友,受到衡阳诗人的热烈欢迎。期间,她游览石鼓书院,与同游的五位衡阳诗人相约写下这组诗歌。
月亮与苦楝花的恋情
■古 月
是缓或急的涛声
是缥缈处
未击而鸣的石鼓声
梦中 声声呼唤
循着雨中倒影
走向你
走向一直醒着的梦
走向你 走回千年
骤雨中踏歌而来
来到你我血脉相连的土地
寻找被逆光隐去的月光
与飘落成泥的花瓣
圆一个虚拟的誓言
请给一片月色
回溯穿越你的时光
照见朝圣的心灵之旅
千江有水千江月
未到月圆更思亲
看,江面上飘漾淡紫的花瓣
苦楝花啊!苦恋
一夕的回眸
是我魂萦千年难释的恋情
偕古月前辈冒雨游石鼓书院
■甘建华
其时,豪雨如注,流水漫过鞋面
石鼓书院
下了一场慷慨淋漓的雨
你撑着伞,缓缓走在书院广场
翘首仰望千年银杏
俯首诵读石书上的朱熹记
走过栈桥上的禹王岣嵝碑
杨柳有意,轻拂台北来客的衣襟
雨中的石鼓,似乎隐隐而鸣
你指着山门前的苦楝树
紫雪般的花朵,开得多么热烈
香氛馥郁,双方皆惊喜初次相见
崖畔上的梧桐,合江亭前的榆树
翠绿的腊梅,虬劲的国槐
自此,将会长相萦绕你的梦魂
看三条大江奔来眼底,石鼓书院
以春夏之交的疾风骤雨
引动你的诗兴,与衡岳乡愁
癸卯年暮春,陪古月游石鼓书院
■罗诗斌
暮春的喜雨被子规的啼鸣催熟,如龙吟虎啸
唤醒石鼓江山的汩汩乡愁
那栖居于禹碑上的蝌蚪文,在雨中复活仓颉的灵感
与不老的乡音
不断抬升石鼓书院的海拔
此刻,那株繁花似锦的苦楝树目送湘江北去
黄昏带来更多的缄默
这磅礴的孤独,韩愈尝过,洛夫尝过,而古月则尝试
以一把雨伞庇护那流浪已久的乡音
她怕在湿漉漉的回忆里,拎出咸涩的泪水
遥望来雁塔,雁鸣被历史的风雨擦亮
湘军水师曾在此扬帆远征
把生死交给刀枪剑戟,以热血擦拭生锈的朝代
我们每个人都活不过这滔滔江水
而有的人则被蔚蓝的湘江淘洗出黄金般的面容
传说如此惊心动魄: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
乡民卢龙酷爱和平,遂将石鼓推入深潭
此刻,无数的号角,火把,雨声,与嘹亮的鸽哨
交织出历史的诗篇:浪花淘尽千古英雄
我们活着,将率领古老的汉字续写创世纪的诗美学
石鼓书院的月亮
■天晴了
雨一直下着
石鼓书院在雨中静默
武侯祠静默,孔夫子静默
七贤并肩而立
欢迎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四月将尽,国槐一片浓绿
孔夫子抬头处,一树苦楝花缓缓开着
淡淡的紫,花里无数只眼睛
清亮,含笑,不时眨一眨
在我们身后,蒸、湘、耒三水汇聚
浩荡北去
天空还在下雨
我却分明看到石鼓书院上空
一轮古典的月亮,正在
徐徐升起
石鼓书院的雨下得亲切而密实
■楚狂人
因为她的到来,书院的雨下得亲切而密实
雨中漫游的我们,仿佛几个灵动的音符
这些来自唐宋的雨,自带诗词的韵味
它们在石鼓、国槐和合江亭上流动、闪烁与轻吟
她微笑,举止优雅,仿佛只有她
才能道出这雨中的美妙
一个双眼蓄满泪水的诗人
她正把藏在心里的那一角山水呈现出来
让雨把它们浇湿,淋透
她要把这些故乡的雨,一点一点地带回去
把其中的几点滴在枕畔
其他的,则让它们栖居在台北街头
与古月游石鼓书院
■周 苡
(一)
四月底的阵雨
敲打着湘、蒸、耒三江潮音
雨中的石鼓书院
一树苦楝淡紫色的凝眸
恰巧落在衡阳与台北的双肩
(二)
是乘月归来的帆影点点
还是回雁成行?
挂一帘雨梦
也休想掩饰合江亭的泪目
(三)
我曾经来过这儿
我确认石鼓书院的心跳
与唐宋的呼吸一致
如同这场大雨
饱蘸韩愈与朱熹、张栻的笔墨
秉道南正脉,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