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重的美并非一眼望穿

  ■李先平

  一天傍晚,我发一张海上日出的图片给朋友,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他说落日好美。油画家们已经发现,他们很难使自己画的旭日区别于落日。旭日与落日,观者之心境。

  正如美的标准也并非千古不易,自古以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先说说先秦宋玉写的一首《登徒子好色赋》,看完后相信对美的认识更深刻: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如果美貌成为判断一个人的先决条件,我是深表担忧的。好看的皮囊终抵不过岁月的风吹雨打,真正的美具有无穷的魅力。要知道,美历来是内外兼修的。肚里有料,嘴里有诗,又何尝不是一种美。黑格尔曾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文化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最敬的妃子不是高颜值的妃子,而是长相丑陋的最次妃嫫母。史称她道德高尚,深受黄帝器重。“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反观现在社会上广吹高颜值,一些轻薄无知的小鲜肉大行其道,想想都令人担忧。迷恋高颜值,本身就是一种病且病得不轻。

  早先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里面有个实例,很能说明问题:“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游在武城发现了澹台灭明这个人才,又介绍给孔子。孔子因澹台灭明相貌难看,没有接纳他。澹台灭明后来带了弟子,在南方一带,游说诸侯,名动公卿。他到哪里,各国首领都对他非常重视,所以孔子后来感叹人不可以貌相。

  对照历史这面镜子,再照照当今现实,是不是很说明些问题?我们回顾美的历史,就相当于将世界的发展历程回顾了一遍。认识美、追求美、发现美,可以说是处于不同时期的人类,唯一永恒的追求。

  有一段时间,诸多美学大师都没有把自然之美纳入美学的范围。我个人觉得,大自然的原貌有其固有的生命、韵律与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种气骨峥嵘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种雄奇瑰丽之美;“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是种简淡灿烂之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种险怪浑成之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种深沉幽远之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种高远明净之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种激越悲壮之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种高朗壮阔之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种生机旺盛之美;“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是种法喜禅悦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种气魄宏大之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种任真自得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幸的是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仰望星空的意义在于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

  只是美的厚重,并非一眼可以看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厚重的美并非一眼望穿
世 相 浅 见
就该线上线下“同款”
无界公园让美景“零距离”
畸形的私生饭行为必须纠偏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厚重的美并非一眼望穿 2023-04-12 2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