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通讯员 崔俊成)近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关节运动科主任陈志伟遇到了一位“老朋友”——15年前经他治愈的患者廖奶奶。
廖奶奶今年78岁,家住衡阳市。15年前因为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走及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当时到当地各医院求医问药后治疗效果不佳,都没能解决廖奶奶右膝关节疼痛的问题,最后通过多方渠道打听到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在膝关节的疼痛问题上有较好解决办法,于是廖奶奶前来就诊。
当年为廖奶奶接诊的正是陈志伟。经检查诊断,廖奶奶当年右膝患重度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疾病,廖奶奶的骨性关节炎程度已经达到了骨关节炎阶梯治疗金字塔的顶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15年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个开展较少的手术,手术难度较大。”陈志伟回忆说,当年,经团队研究讨论,最终为廖奶奶进行了右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成功解决了右膝畸形及疼痛的问题。
然而,最近5年里,廖奶奶左侧膝关节也逐渐疼痛加剧,辗转治疗效果不佳。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望找到当年帮他做手术的医生,能够再次解决膝关节疼痛的问题。于是,就有了陈志伟与廖奶奶的再次相遇,这份源自信任的再重逢。
经过检查,廖奶奶的情况与当年相似,左侧膝关节内翻畸形、骨赘增生、关节间隙狭窄,达到了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手术指征。同时,陈志伟为廖奶奶检查发现,她的右侧膝关节功能仍然良好,关节假体无松动迹象。
入院进一步检查后,廖奶奶的治疗又遇到了新难题。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廖奶奶的左膝关节还存在股骨内髁处多个巨大的囊肿,手术中内侧股骨髁很容易发生崩裂或者内侧韧带的撕脱导致手术的失败,甚至有翻修假体的可能。为确保手术效果,陈志伟与团队仔细分析,并结合以前多次类似手术病例经验提出治疗方案:术中将所有截骨下来的碎骨收集保留,进行左股骨内髁缺损处打压植骨,并予以螺钉固定支撑。手术当天,陈志伟在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的紧密配合下,采用常规手术入路,标准截骨及假体安装,手术时间较15年前大大缩短。术后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平稳,同时对围手术期进行了科学镇痛处理。术后廖奶奶恢复很快,虽然年近80岁高龄,但感觉很轻松。
目前,廖奶奶左膝切口恢复良好,可下地活动。“感谢医生!两次手术,都让我重获新生!”廖奶奶激动地向陈志伟团队表达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