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某主播在直播间售卖一款手机时,宣称官方旗舰店售价8999元,自己仅售1999元。有数码博主评测后称,该款手机最多值999元,引发社会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手机,白酒、手表、电子产品、保健品等各类产品,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均存在所谓“让利促销”“地板价”“骨折价”的情况。有网友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忽悠式直播带货”。
点评:“忽悠式直播带货”并非新生事物,之所以在直播带货领域泛滥,与直播营销平台疏于对网络主播监督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平台要切实承担起对主播的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和处罚方式,严格查处直播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就监管部门而言,要以“忽悠式直播带货”问题为导向,全面排查主播带货行为,对查证属实的问题依法采取约谈、责改、曝光等,倒逼直播营销平台、网络主播和相关商家增强自律。当然,消费者也需擦亮眼睛,坚持理性消费,谨慎选择直播平台。
2. 3月5日,某地一男子爆料称自己在外卖中吃到苍蝇。在与店家进行协商时被店家威胁,如果敢给差评,就会上门找该顾客。事件被曝光后,引发网友关注,纷纷谴责店家。目前,该事件经过店家和顾客协商后已得到解决。
点评: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互联网曝光无良外卖商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让外卖平台存在的问题被更多人看见。要想根除外卖平台的“病灶”,首先需要加强完善监督制度,将违规的商家彻底送入制度的笼子里。其次,商家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用心服务顾客。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要在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平台、商家、用户三方共同协作,才能让商家与用户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易关系,营造和谐有序的平台环境。
3. 3月6日,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孩子沉迷购买文具盲盒的情况屡见不鲜。以盲盒的形式销售文具,已经偏离了文具的内在价值属性,还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上海市消保委建议,应当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
点评:近年来,文具盲盒销售日趋火爆,让很多未成年消费者着了迷。这种现象的确令人担心,因为文具盲盒越来越像博彩式新潮玩具,而且其玩具属性占比远高于文具属性。可以说,文具盲盒的功能已经严重异化。文具盲盒的售价比正常文具的市场价格要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加重了未成年消费者的负担,其诱发的虚荣、攀比现象也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论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市场秩序的角度出发,对文具盲盒都应该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了。
(综合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