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瓢 菜

  ■唐胜一

  瓢菜,是我的乡下老家一种说法。以前吃酒席,将桌上的菜肴匀分给各位食客,故又叫分菜。上些年纪的人大都有过亲身经历。

  我从懂事起,就不大愿意去吃酒席,因为名曰吃酒席,实际上真没吃到多少,匀分的菜肴大部分要带回家去。记得我八岁时,一次跟娘到邻村吃结婚酒席,见香喷喷的“头碗”摆上桌,我立马拿起筷子去夹。娘眼疾手快,一掌打掉我夹着的锅烧圆子,呵斥道:“你急么子?这菜还没瓢呢,不能吃!”尽管我“哇哇”直哭,一桌人也没有哪个同情我,而是催促一位老大娘赶紧瓢菜。我抹把泪水,吃着分给我和娘的份子菜肴时,娘又喋喋不休地说我:“崽啊,少吃点哟,收回去给你哥姐妹妹和你爹也吃点口罗。”

  那时农村全是清一色的四方木桌。谁家办酒席,就去村子里的各家借来桌子和板凳。四方木桌坐八人,酒席菜肴习惯为10个碗,也即10道菜,至于菜样就丰俭不一了。经济条件稍宽裕的就办好点,条件不好的则凑合着办,比如用红薯粉加点花生粒、红枣片以及蛋花煮糊糊,也算一道菜,名叫“雾汤”。当然口罗,也有约定俗成少不了的几道菜,大致是这些:头碗油炸坨坨和锅烧丸子,第五碗鸡,第七碗猪肉,第八碗下饭菜,第九碗鱼。至于其他5道菜就可以随便些,像水豆腐、白菜、红萝卜、青辣椒、黄豆子等,均可入列。

  为了方便瓢菜,吃酒席的客人有的会自带碗、钵盛装,而没有自带的就向东家借:“借只大碗,我等下收菜回去,明天还给你。”可别小瞧瓢菜者,那不是随随便便轮得到的,你想做瓢菜者也不一定成。8人围坐一席,心照不宣地像议事一般,推荐出办事公道、做事心细的长者为瓢菜员。瓢菜员拿着一个铁汤瓢,一瓢一瓢地往各人的碗里瓢分,不仅菜要瓢分均匀,而且菜汤也要瓢分得差不多。瓢分红烧肉,那是一人一块地瓢分,要是还多出几块不好分时,就用筷子分成八小块,做到每人再分一小块。一桌人都盯着瓢菜的那块铁汤瓢,我想瓢菜就因此得名吧。酒席上的食客都跟我娘一个样,省着分到的菜肴不吃,多是倒些菜汤放到饭里,一个劲地多吃饭、吃饱饭,还真吃得蛮有味呢。别笑话,大家都省着酒席菜带回去给大家打牙祭呢。

  “满嫂子,吃酒席回来了?”我娘点着头:“嗯哪。”乡亲又问:“酒席好不?”“还可以。待会我送点菜让你尝尝就知道。”吃酒席收回的一大碗菜,还真不是全给家人吃呢,要送给左邻右舍乃至整个屋场的各户人家。“满嫂子真客气,还把酒席菜送给我们吃。”我娘说:“你们不也一样么,每回吃酒席回来,都送酒席菜给了我家嘛。”这般好像成了乡村的习俗呢,收回酒席菜,不能一家独食,而要与邻居乡亲共享。有的屋场大、户数多,收回的酒席菜不够送,就加些辣椒或白菜,以次充好,增加收回的酒席菜之分量,便于户户送到,送个“满堂红”。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农村也不例外地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自由了,外出打工,手头的钱多了起来。俗话说,有钱好办事,乡村的酒席也就随之越办越丰盛,不再局限于10大碗10道菜,而是10多道菜,桌上摆得满满的,甚至还有山珍海味。

  渐渐地,酒席上的瓢菜现象消失了,吃酒席的食客也没几个收酒席菜回家。用乡亲的话说:“现在的生活,天天都像过节样,大鱼大肉吃腻了,谁还稀罕酒席菜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瓢 菜
梨花盛开(外一首)
妈妈,我想您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瓢 菜 2023-02-14 2 2023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