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根
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画报画刊占有重要的位置。画报画刊为什么颇受藏家乃至大众的欢迎,究其原因,有美的图画、美的摄影、美的文字,撩人眼球,图文并茂是首要的因素。历经兵灾水灾的劫难,沧海桑田的变幻,老画报画刊留给后人的是永久的历史定格,有一种凝重的魅力。
收藏界专门搜集老画报画刊的大有人在,且有不少后来加入者。笔者自集报开始的26年间寻寻觅觅,已收藏有晚清画刊10余种,内有《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飞影阁士记画册》《启蒙画报》《浅说日日新闻画报》等民国报纸型画报50多种和少量民国画刊《良友》等。在介入集报后,之所以比较注重画报画刊的收藏,除了视觉效应即图文并茂外,画报画刊上的一些杭州元素,譬如西湖风景图片、杭州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照片、杭州品牌都锦生织锦广告等,是自己悉心收藏老画报画刊的一种驱动力,成为每次家有集报朋友来访时必定浏览翻阅的一个精品专题。
在笔者收藏的这些老画报画刊中,其中有一份刊布上海战事的《良友》画报,和两份杭州早期报纸型画报,也值得在此说一说。
1926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良友》画报,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8开大型画报。这家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画报,在长达近20年的出版生涯中,曾数次因战事或其他原因而停刊。笔者藏有一份16开小开本的《良友》画报,系因战事耽搁停刊数月后首次出刊本。这份1932年5月出版的第65期小开本《良友》画报,封面按照惯例,刊发了一幅由陈昺德摄影,题为《春光明媚》的靓女照片,但温情脉脉的背后却是战争。画报扉页右上角刊出了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题写的“良友”二字,刊出了题照并箴言:“凭自己的双腿站立着,靠自己的肩膀担责任。拳头不向空处打,眼睛往前望。胆量要大心要细,胜利的幸福从奋斗中得来。”本期《良友》画报,重点报道了1932年1月28日开始的“上海战事”。画报以3~7页篇幅,分我军作战写真、空前浩劫、暴敌横行、同仇敌忾等主题,翔实报道了战事近况。刊中刊有退防后蔡廷锴军长亲笔题诗《苏州病中接家书感言》:“戎马倥偬至此间,身心劳瘁负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奴誓不还。”
上世纪30和40年代,浙江有过一份不仅在本省乃至在沪、苏、闽整个东南地区都颇有影响力的《东南日报》,该报的前身为1927年3月12日创刊的《杭州民国日报》。笔者藏有1934年5月26日出版的第34号《杭州民国日报画报》和1935年1月11日出版的第66号《东南日报画报》,两报均每逢星期六出版,随报附送不另取资。前者刊有时事新闻、人物和风景照片10幅,后者为石窟造像专号,两版均为万金油、时代霜和美丽牌香烟等广告。经查有关报刊史料,昔时《东南日报》办得最有特色的是副刊,“自由色彩”最浓郁的也是副刊。
画刊方面,每周刊行的《东南日报画报》(后改《金石书画》旬刊半月刊),刊登时事美术照片,由来自上海的钱今昔主编。毫无疑问,像《东南日报》这些既有文化含量又有个性,精彩多姿、随报附送的画报,为《东南日报》成为全国性的大报至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