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1月14日(周六)下午举行“围炉煮茶”交友活动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冲大院里的旧事

  ■董兴让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腾冲草根之人,从小耳闻着腾冲各个民居大院里的故事长大。目前大部分腾冲人的祖先是从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陕西、贵州、四川、甘肃等各省于元、明、清、中华民国时期屯垦、戍边演变迁徙来。腾冲这座城对戍边、屯垦、迁徙移民这些字词感情笃深,离开这些人的世代坚守,可以说,不知今日之腾冲为何家领土。

  腾冲虽然是边城,但腾冲古民居、古大院很多,且每推开一座大院,会有许多正能量满满的故事。县级市腾冲,曾被称为滇越、腾越,是胡焕庸人口分界线南端终点,相关地方史书称腾冲为“孤悬天末”之城,天边之城。

  近日,一本书名叫《大院春秋》,文史味很浓,讲述了许多精彩故事。

  《大院春秋》一书约25万多字,以腾冲娘娘庙的李家大院为故事发源地,讲述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发生在腾冲的典型故事,力图在艺术和真实的夹缝中拼出人性的一斑。该书最大的亮点是展示异域淘金、神秘滇西边陲作为重点聚焦。

  腾冲古民宅、古民居、古院落是西南极边的一张深奥、靓丽的名片。腾冲东升娘娘庙李家大院,大院主人曾接待过永历帝。

  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末,从建盖一间茅草屋开始,到修建成瓦房、大瓦房,逐渐发展成一进、两进、三进三所84格,数千平方米的全楸木四合院。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至今100多年风雨彩虹,容颜虽老,根骨犹存,气节犹存。

  该李家大院,以大院主人秉承爱国、忠诚、为民、善良而屹立边城不倒。《大院春秋》主要穿插着讲述了以下精彩故事和人物:

  书中先讲述腾冲娘娘庙李家大院第一任主人的故事。他是明朝皇帝派往腾冲戍边的。明朝垮台,永历帝不思抵抗,一路西奔。李家大院第一任主人没有变节,拼命参与护送、接待,获得藏宝书,受到牵连,不得不隐居古庙避祸保家。跟随永历帝奔缅的一部分随从侥幸活下,相关后人经打拼,具有了一定势力。李家大院后人赴缅挖玉石翡翠、淘金,又得到了永历帝及其随从后裔的帮助。

  书中其次讲述李家大院十代主人李自兴老爷(字迎祥)的人生起伏。李自兴作为清朝一名小吏之子,有机会到昆明贵族学校读书,认识了许多能人,同学圈子里有许多大户人家。李自兴后来赴京工作,可是由于经济实力相较薄弱,当了20多年京城小吏。他清正廉洁,获得了一个相当于现在农业部办公厅主任的官职,认识王爷,进入皇族圈子,年纪轻轻办理了提前退休。退休后积累一定财力,开办跨国商号迎祥记,迎祥记总部设置于大理。李自兴50多岁还扎进商海,有圈子,有资金,起跑点高,出手不凡。商号主要经营玉石、翡翠、金子、提炼金子所需的水银、棉纱等,发展很快。李自兴赚到资金,支持李根源读书,开展革命活动。

  另外,书中的人物腊狗,姓李,腊月间出生,属狗,父母替其取名“腊狗”。腊狗是社会的一个憨人、苦人。李自兴在世,腊狗为了混吃喝,拿鸡毛当令箭。李家要找短工,腊狗在街上大喊:“李老爷家要找短工,年轻力壮的快来报名,年迈体衰的不要!”寨子里有别人家散养着的鸡、猪跑到李家大门外拉屎、撒尿,李腊狗就抬着细棍子猛撵:“该死的,不要在李老爷家大门前拉屎撒尿!”李家要买烧柴、木炭,腊狗就在街上大叫:“李老爷家要买柴、炭,有好柴好炭的快拿来!贵的,不干的,泡柴泡炭,不好烧的,不要!”不需开他工钱,开饭时候,命人添给他一碗饭即可。不能上桌吃,因腊狗口水多,长工们害怕,嫌弃,不敢跟他同桌吃饭。为了混吃,李腊狗够拼,日本人的吃喝都敢混。腾冲沦陷,日寇蹂躏边陲。日本人要征粮、派款、抓夫,李腊狗就沿街大叫:“皇军要征粮、派款、派夫,赶紧送来,没有的去借。”腊狗说完之后,日本人会给他一些饼干、糖果、罐头。日本人被赶跑,认定汉奸,李腊狗因表演过“皇军说”,即使没有大奸大恶,也因无钱行走开脱,成功登上“汉奸榜”。老百姓都说:“大部分时间都看见憨人李腊狗在街上叫着‘皇军派粮、派款、派夫了,快来交,要大大滴好的,坏滴不要’。”民兵捆绑着腊狗,要枪毙。怕死之心,人皆有之,李腊狗流着鼻涕口水,大叫:“冤枉呀!冤枉!”

  民兵队长看腊狗可怜,便问:“腊狗,你说冤枉。谁能保你?找来保人,饶你无罪。”

  其他人都不愿意担保腊狗,怕给自己添麻烦。李自兴大孙媳妇董赛华心地善良,愿意担保,于是写下了担保之言:“腊狗是憨人,苦人,日本人不要他当汉奸。”腊狗得以活命。

  李自兴老爷的大孙子李根远,是李家大院根字辈的大少爷,少时得宠,纨绔子弟。一年秋收,李老爷为了锻炼他,派到油灯庄收租谷。李根远赌瘾缠身,手痒难耐,没有带银子,被油灯庄村里小混混套路,将10驮租谷全部输完,可谓“坑爹”。李根源还乡,问起此族弟,李自兴老爷摇头说,桀骜难驯。李根源于是将其带入国民党部队宪兵大队锻炼。因李根远从小得到手抄本《宫廷御膳谱》,嘴馋,并特喜欢研究各种菜系的做法,厨艺大成。李根源推荐他给老蒋做饭,因做饭有功,官至国民党宪兵大队财务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李根远起义投诚。组建抗美援朝志愿军后,李根远担任食堂负责人。后来,李根远被炸伤,回国医治,失去战斗能力,转业回腾,曾任腾冲饮食服务公司门市经理。历尽人生坎坷,李根远无怨无悔,乐观生活,度过了自己平凡而短暂的一生。

  书中还描写了在边城大街上唱哭诗的流浪汉。他原是末代黔国公、征南将军沐天波(云南王沐英后人)的马弁。

  永历帝西奔入缅司,认为时任缅王见到他仍然还会“山呼万岁”。哪知缅司守城将军见到犹如落汤鸡一般的永历帝群臣,却怀疑永历帝等人以及手中所持的关碟有假,要严查。当时永历帝身边还有沐天波等许多文臣武将护驾,势力还大。严查后,始终找不出关碟的瑕疵,只得放入。清朝掌握了政权,命吴三桂挺兵滇缅边界,直逼缅司,要求交出永历帝,否则开战。缅司王爷不敢不从,设计削弱永历帝之势,在伊洛瓦底江边一处建盖的望江楼上摆宴,名曰“咒水宴”,意思是说面对着大江赌咒,要效忠大明永历帝,邀请永历帝群臣参加,而且赴会的大明群臣不得携带武器。永历帝接到邀请,非常高兴,认为缅司王爷历来迷信,要面对着大江水发誓永远效忠自己,肯定是忠臣,不会有假。沐天波怀疑缅司王爷有阴谋,力谏出兵控制缅司王爷,据地对抗清朝。永历帝却担心因此得罪缅司王爷,不利于团结,不听沐天波谏言。

  永历帝决定率群臣赴咒水宴。沐天波眼见劝谏无用,对天长叹曰:“天亡大明也。微臣不是不救,而是无力回天呀,只有滴滴血肉报主恩。”沐天波于是对马弁道:“你跟随本将数年,携带好此银票,这是本将护驾天子入缅以来所有的积蓄。如若晌午望江楼处兵戈杀声大起,你不必前往相救,速速化妆远遁。待到兵戈杀声熄灭,事件平息之后,你看看是否能替本将收得几缕尸骨。”沐天波说完,长袖中暗藏铁锤前往护驾。

  咒水宴间,缅司王爷果然伏兵杀出,永历帝众大臣尽遭屠戮。有的大臣躲到永历帝桌脚下面,没有逃过,被拖出残忍杀死。有的大臣不甘受辱,跳江殉职。沐天波挥舞大锤,与其子沐忠亮最终寡不敌众,力战而亡。永历帝被解送过江,交给吴三桂。

  马弁躲于深山,变成野人,待一年后,前往咒水宴旧址,只见望江楼早被大火燃尽,只闻听伊洛瓦底江水呜咽流逝,就像无数冤魂哭泣。马弁无法承受刺激,精神失常,一路疯疯癫癫,哭哭唱唱。虽然疯癫,可他沿街口中还不停地哭唱黔国公。

  腾冲和平解放,李家大院全力支持部队开展军事活动。《大院春秋》的这些人物,都是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展开。如何在艺术和真实的夹缝之间拼出活生生的人性?这应该是为人民创作者的永恒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腾冲大院里的旧事
红楼与泪三题
衡阳全城搜索婚恋平台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腾冲大院里的旧事 2023-01-13 2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