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在衡阳爱尔眼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身为学科主任,他敢作敢为、开拓进取,是医院眼底病学科的创始人;身为医者,他用实干和担当诠释大爱,用微笑和热情温暖每一位患者。他就是该院眼底病学科主任罗新店。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6年来,罗新店主刀了许多技术难度大、过程复杂、风险度高的眼科手术,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他在眼底病、眼外伤、青光眼、白内障、眼科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眼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深有造诣。
罗新店探根寻“底”,在眼底病领域执着耕耘,为无数眼底病患者恢复了光明,用勤奋和汗水不断谱写华美篇章,成为我市知名的眼底病专家之一。
开拓进取,眼底学科的“领头羊”
罗新店籍贯株洲,1986年从中南大学医疗专业毕业后,在公立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08年,怀着对爱尔眼科事业的忠诚与至爱,他主动加入爱尔,师从爱尔眼科集团医疗管理中心副总监、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威尔玛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刘汉生教授。
“术业有专攻,专科医院收治的眼疾患者比综合性医院的要多一些,病情也更复杂,对医生来说更有挑战,也更利于医疗技术的提升。”罗新店说出了自己的初衷:“这是我多年职业生涯中,始终不曾后悔过的选择。”
当时,正值青壮年的罗新店,满腔抱负来到了衡阳爱尔。在集团统一规划下,2009年,衡阳爱尔眼科医院正式成立眼底病学科,成为集团内第一个在地级市成立眼底病学科的医院。
罗新店始终认为提升技术是发展的关键。工作中,他充分调动科室团队的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遇到新知识、新理念,他总是第一时间分享给医护团队学习。他注重团队医疗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眼底病学科的长远发展,他鼓励医生提高水平、学习前沿的新技术。
“眼底疾病很复杂,做眼底病医生意味着要做眼科的‘全才’,除了要掌握眼底病学科的知识,还要熟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治知识,此外,也要具备跨学科的技术。”罗新店指出,一名眼底病医生要做好眼底病诊疗和手术,同时还要掌握外眼、眼外伤、青光眼、白内障等学科的诊疗技术。
同时,罗新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平日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准备进手术室的路上,经常是大家休息了,他一个人还默默地在办公室查看文献。尽管工作繁忙,他仍坚持学习,已在国际眼科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研究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眼内炎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实践。
正是他的不懈努力,衡阳爱尔眼科医院的眼底病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手术治疗、患者满意度等考评一直处于集团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6名专科医师,其中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能够开展玻璃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底复杂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上海的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学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衡阳都会同步开展,保证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同质的治疗。”罗新店如是说。
术业精诚,患者眼底的“守护人”
眼底,是业界公认眼科最难的学科,手术难,且预后效果比较差,所以眼底病医生的成长周期也比其他科的医生要长,一个手术医生的培养周期至少要5—10年。作为眼底病手术医生,罗新店深感肩上的责任与压力。“眼底手术如同在豆腐上除灰,难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可能影响患者一生的光明与未来。”秉持着如此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罗新店热情周到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全力以赴做好每一台手术,一丝不苟完成每一项工作。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永远站在医学的最前沿,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医者仁心。”因此,无论病情多么复杂,他从不轻言放弃,常常为抢救患者的视力而“处心积虑”。
从业30多年,罗新店的每一台手术几乎都是抢救性的:有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治疗高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这些眼底手术,操作精细度、准确度要求高,但为了让失明患者赢得光明的希望,他总是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68岁的李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10年前,他的右眼就已经因糖尿病而失明。5个月前,李先生的左眼也出现了视物模糊。近日,他的双眼突然完全看不见了,在家人陪同下,来到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经过超广角眼底照相、OCT等专业眼科仪器检查,罗新店诊断其为左眼玻璃体积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无疑,这是一起急迫的手术,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患者将双眼失明。为避免较大的手术创伤,减少复发性网脱的发生率,最大程度地缓解糖网病的发展,罗新店紧急为其实施了网膜清血、抗VEGF治疗。因为手术切口小,闭合快,患者全程无眼部不适,恢复良好,视力明显好转,出院时左眼视力达到0.2,李先生感激地说:“正因为罗主任的专业和耐心,才让我重拾光明……”
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光明使者”,他与患者感同身受,患者术后睁眼感受光明那一刻,是罗新店获得感最强的时候,也让他深深感受到眼科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每天一早,罗新店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区查房,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再有条不紊地着手其他工作。
除了门诊时间,罗新店经常沉浸在手术室里“埋头苦干”,有时一天手术量高达十多台,手术椅一坐下来就是连续七八个小时,常忍着腰椎、颈椎酸痛坚持做手术。据不完全统计,罗新店已完成手术超万台次以上,其精湛高超的医术深得眼底病患者好评,成为患者口口相传的眼底“守护人”。
不忘初心,拨云见日的“逐光者”
“对于患者而言,有光和没有光,就是天堂与地狱之差!即使是0.01的提升,我们医生也必须竭尽全力!”罗新店始终秉持着一颗仁心,他特别能理解每一位患者对“光”的追逐。因此,他也保持着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坚守在这个如同走钢丝的职业上。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部分医院的眼科都不开诊。正月初五,一位30多岁的患者突然视力模糊,辗转就医都没找到开放的眼科,心急如焚,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当时医院只开设了门诊,并没有开展手术。然而,门诊检查该患者有600度的近视,是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还很年轻,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在短期内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能会失明。
听闻此事,在株洲过年的罗新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医院申请:在确保疫情防控、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立即手术。于是,他通知团队开通72小时的急救绿色通道,自己也马上驱车从株洲赶回衡阳,最终,在医院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患者的视网膜得以复位,视力得以恢复。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眼底这个陌生而神秘的地方,也让县区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诊断,罗新店每周都会安排一天半的时间走县入乡,到县级爱尔眼科医院坐诊、开展手术,同时加强与县级医院眼科同行的培训与交流,提高县级眼科医疗水平。
罗新店的仁心也表现在他平常与患者的沟通当中,他总是认真倾听患者的所思、所想,并耐心解疑释惑,同时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
初心不忘,奋发前行。“只有跟患者多交流,把他们当亲人,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治疗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作为拨云见日的“光明使者”,罗新店一直这么践行着,因为和蔼可亲的个性,罗新店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