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鸣
2002年11月,为纪念王船山逝世310周年,省市县三级政府联合举办首届船山文化节。看到我白天训练和指导船山故居和纪念馆的几位解说员,晩上修改文艺晩会的主持词,还要负责接待和陪同几位主持人,当时的主持人梅冬、仇晓和汪涵对我的忙碌很是怜惜。临别的时候,他们拉着我的手说,兄弟,你辛苦了,办下一届时,有机会我们也来做一回船山文化的志愿者。
这份真情令我感动。我知道,他们如此动情不全是因为几天时间的朝夕相处,更多的是船山艰难坎坷的人生际遇、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感动和震撼了他们。
他们作为主持人都如此重视,对于我而言,无论是职责要求还是兴趣使然,都应该想到去为弘扬船山思想传承船山文化做点什么。从那时开始,我作了个决定:用十年的时间重走船山生平和奋斗之路,从衡阳本土开始,经南岳衡山、常宁、郴州、连州往广西桂林,再折回湖北武汉、岳阳、长沙,沿着船山足迹,搜集船山故事,寻访船山遗存。我的想法得到了同行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他当即拍板为我出版一本文化随笔,我也答应尽快拿出计划完成任务。
寻访、拍摄和釆写的计划很宏大,我去了衡阳县域范围内船山先生到过并在著作里留有文字的几个地方,写了《啊,湘西》《伊山,是否只留存在船山的诗里》等几篇长篇叙事散文。虽然《衡阳日报》发表了,还获得了国家级报刊副刊优秀作品奖,但我总觉得还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面对湘西草堂陈列展览、伊山寺破败冷清的现状,我的寻访和几篇隔三岔五发表的文章似乎有点弱不禁风。连本地人都对王船山知之甚少,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煎熬着自己,我觉得应该加快速度加大力度釆写和传播,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衡阳县文联的成立和文艺队伍的建设是我负责的本职工作,寻访之路不得不中断,原计划出版的文化随笔《仰止船山》也不得不搁浅。这一搁,就像有什么东西梗塞在心底,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我在县文联主席岗位上一干便是十二年。白天忙工作,晩上翻阅《船山全书》和《王船山研究论文选集》,时不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总觉得我与船山先生有一种非比寻常的血脉亲近和文化牵连。本家兄长王运初从王氏通谱中得悉,我们与王船山先生同属山西太原王氏,周灵王太子晋的后裔,五六百年前是一家,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又身为同乡。虽有三百多年时空相隔,却无法割裂一种情感关切和思想交融。
有人评价王船山是“东方黑格尔”,把他同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如今又有一种说法,衡阳有两座名山:自然高山南岳衡山,思想高山王船山。船山先生近千万字的煌煌巨著,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大成,奠定了三百多年间唯物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研究的高度。他去世一百五十年后,也就是在清道光十八年,清代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安化人陶澍寻访湘西草堂时,题巨幅黑底金字匾额“岳衡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的何止陶澍!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焘到谭嗣同、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再到何叔衡、蔡和森、杨昌济、毛泽东,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大批“砥柱中流”人物哪个不敬重不崇拜王船山呢?灯光下,我迷蒙而纠结的心有了些许开朗——放弃寻访之路吧,既然没时间和精力完成釆写,就像先贤曾国藩整理刊印《船山遗书》、彭玉麟修建船山祠和船山书院那样,换一种方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家王若柏对我讲,想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我立马联系市县图书馆为他搜集资料提供方便,并向他提出详细的走访和采写建议。他写出一稿后,我又寻求衡阳本土学者熊考核、谭崇恩、肖培的帮助,希望他们提出修改意见。三稿之后,我主动为他联系出版社,并向县委政府提出请求,帮助解决出版经费。带着第五稿,我和他跑到出版社,定书名定版式校对文字设计封面。书出版后,我又组织发行宣传,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修改意见,赶在王船山诞辰四百周年时又重新修订重新出版,终于完成这部八十余万字分上下卷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出版和修订,得到宣传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为丰富王船山题材的文学创作,我邀请刘升学、肖培、梁贤之等知名专家学者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王船山故事》《王船山画传》,故事和画传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赏。
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创作受更多老百姓欢迎的文艺作品,让船山文化家喻户晓,是我这些年工作的重要目标。我们先后策划了王船山题材的文学音乐书法美术创作,组织文学音乐创作釆风书法美术创作写生,举办船山行迹美术作品展,筹办“船山诗文精品书法展”,还邀请和组织市县曲协、民协及梦姿等文艺团体创作排练大型曲艺表演““西乡凉歌·船山救父”“渔鼓·王船山三拒吴三桂”。展览和演出活动在全县各地巡回开展,把王船山生平事迹的宣传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每一次展览办完,每一场演出结束,我都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大到活动策划组织请示,小到场地人员音响灯光用车用餐安排,文联人少,每个环节每件事,我都得亲力亲为。但想到这是文联主席的一份职责,是对船山先生负疚的一种报偿,再烦恼再辛苦再疲惫,我也释然了。
十年就这么过去。这十年正赶上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指示精神,为船山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战略,船山故居文化园和船山生平事迹展览馆建起来了,船山文旅小镇古色古香,船山故里富有民间民俗特色的村舍和民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曲兰十年前的湘西村了。
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了文联大力支持,为我想事干事、把事干成干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原先还想筹建王船山文艺研究会和传统文化促进会,召集和团结一批志同道合者,继续为弘扬船山思想传承民族文化而努力,好些年前就已经策划设立的“船山文学艺术奖”评奖颁奖活动,因多方面原因尚未落实。如今,我已退休,这些美好的愿望只有托付给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