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看档”

  ■苏德罗

  阳历逢三、六、九,是家乡小镇羊角塘赶墟的日子。

  说是赶墟的日子,其实也是后生妹子们相亲定情的日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人口流动性小,陌生青年男女之间见面结识的机会不多,自由恋爱的机会基本没有。因此,农村夫妻的结合绝大部分是靠媒人牵线而成姻缘的。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乡里后生、妹子相亲前,先由媒人牵线,介绍两人的大致情况后,双方都有那个意思了,便会约一个赶墟的日子去墟场上看看人。赶墟天人多,买菜的买菜,卖衣的卖衣,砍肉的砍肉,杀鸡的杀鸡。大家都各忙各的,旁人不会太注意他们,即便相不上也不要紧,墟场上人虽多,但是熟人少,男女双方不会因此丢了面子。每当这个时候,相亲的妹子要么流露高傲的神色,要么显出无所谓的样子。后生呢,则会大胆地投射出火辣辣的目光,在妹子身上扫来扫去,灼得妹子的心慌慌的,痒痒的。不消一会功夫,妹子终究抵不住后生仔的如炬目光,情不自禁地羞羞低下了头。精明的妹子往往会带上一把花纸伞,后生的目光一射来,她便立马将头顶上的伞猛扎下来,留给后生一个撩人的报复!后生只好望伞兴叹,隔着那张伞想象伞中人了。

  相亲双方如果第一印象都满意,男方则要请女方及陪同的三姑六婆八大姨一起到大樟树下的馆子里面去吃碗米粉。那悠悠长长的米粉寓意双方情深意长,来日方长。这时候,有些后生家出手大方,在馆子里吃粉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统统买单。乡里人那种淳朴豪爽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哦哦,在这情韵与色彩交织的墟场上,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日子里,谁知道有多少有情人笃定终身,终成眷属了呢?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乡里妹子们的父母生怕女儿嫁错了人家选错了郎,吃苦受累,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对男方的了解。因此,见完面后接下来的流程就是“看档”了。

  早些年,“看档”可是我们祁东祁阳一带乡下人家的姑娘长大成人后寻觅夫君约定终身的头等大事,也是乡村夫妻结婚前的一道必要程序。毕竟媒人们(特别是职业媒人)为了他们撮合的成功率着想,在介绍男女双方的情况时,话里大多掺有水分,总是信口开河挑双方的好话讲,不可全信。所以,女方率亲朋好友上男方家里实地考察(也就是看档)一番,认可后,一门婚事才算正式敲定。

  说句实话,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农村普遍贫穷,多数家庭还经常是朝无晚米,衣衫破旧。妹子来看档时,男方家庭条件给妹子家人的第一印象如何,是直接影响到一门亲事成败的关键。基于此,有些小伙子为了能抱得媳妇归,不惜一切代价,打肿脸充胖子,闹出不少笑话。

  “看档”,让多少男方的家人操碎了心哟﹗

  我的三爷爷是个典型的农民,他既不会做生意,也不会做手艺,除了出生产队的工挣几个死工分,田里地里刨一些粮食外,家里就根本无额外收入可言。眼看堂叔水生到了结婚年龄,尽管长得一表人材,但由于家境欠佳,好多次在媒人刚做完介绍后,便被女方一口回绝了,三爷爷三奶奶为此着急呀。这大好的年龄说过去一下子就过去了,万一把个儿子熬成了老光棍,那可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呀!前些日子,老两口又张罗着托瓦桥拱的资深媒人张顺清给水生叔牵了一根红线,男女双方在羊角塘墟场上见了面,吃了粉,并由妹子家约定了来看档的黄道吉日。

  媒人张顺清将女方家的信息一送到,最最紧张的便是三爷爷三奶奶了。为了早日娶回儿媳妇,抱上孙子,老夫妻二人这回使出了浑身解数,半点都不敢含糊。首先,他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去村会计那儿借了几百元钱,给水生叔买了一块手表,还给他添置了一套中山装;接着,又购回了一些家具,摆在水生叔的住房内;看看好像还少了一些什么,就招呼堂叔去他的好朋友山青家里借了一辆“凤凰”牌单车,摆在客厅中;再加上自己家的那台缝衣机和收音机,屋里看起来有点像模像样了。最后,我那见多识广的爷爷来看了看,点点头,随即又同他的弟弟——我的三爷爷耳语了几句。于是,我父亲、水生叔、三爷爷他们又一齐跑到我家里,大家抬的抬、扛的扛,忙乎了个把小时,把我们那个八口之家的粮食全搬进了三爷爷家里去了,他家里的谷仓塞得满满当当。

  约定上门看档的那天,媒人带着妹子一家人来了,见满屋子的家具和满仓的粮食,“三转一响”齐齐整整,一样不缺,又在桌上吃着香的喝着辣的,末了每人还揣了个大大的红包,妹子和她的家人满口应允了这门婚事。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差点让这门亲事黄了。当天,一个陪同前来看档的亲戚突然身体不适,但村子里没有医生,需要到乡卫生院去看。但去乡里有七八里路远,他的准岳父就看到了水生叔房中的单车,叫水生骑单车带他去。可是,单车是借的,水生叔根本不会骑。眼看事情要露馅,忽然村口传来了拖拉机的“突突”声,恰好大塘角开拖拉机的知生叔要去乡里的水泥厂拉货,于是顺便把那个亲戚带了过去,才解了这个围。后来,当水生叔老婆知道这一切后,已经是个身怀六甲的大肚婆了。好在能干的水生叔没有让他老婆失望,通过勤劳致富,把家里搞得红红火火。他们不但买了单车、摩托车,还买了一台大卡车搞运输,成了人见人羡的小康之家,这是后话了。

  妹子们去看档的那一天,绝不会单枪匹马前往,往往会邀上三五闺中好友为其压阵,一是好给自己出出点子,当当参谋;二来也好“鱼目混珠”,免得让人盯住看“新屋娘”。

  记得那年我小姨去看档时就是这样,小姨是个高中生,自然跟别的姑娘的见识不一般,她看档的目的不是去看男方的家财,而是去了解男方的人品人才。小姨去看档那天,我也屁颠屁颠地跟着一起去了。我们一路浩浩荡荡,还没到男方家的那个村,沿途就有不少人在路边看上了热闹,他们对我们一行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我想,那肯定是在谈论哪个是新屋娘和新屋娘的长相、穿着和举止。还在离槽门口老远的路上,男方的一个长辈就放着鞭炮来迎接了,并一路上对我们嘘寒问暖,客气得不行。

  到达男方家后,我发现小姨有事没事总爱跟我那未来的姨丈搭话,问东问西,问长问短,想借此考他的应变能力,考他的文化水平。而我那个未来的姨丈,还不知他未来的夫人究竟是女孩堆里的哪一位!因为在羊角塘墟场上见面时也是这个阵势,五个姑娘对一个男孩,我那本来就腼腆的准姨丈吓得连头也不敢抬。因此,女方来看档时,他还是雾里看花,不知夫人真面目。他总是心不在焉,答话之余,老拿眼睛去瞟小姨的伙伴琳琳。因为琳琳人长得漂亮,也显得害羞,被姨丈误认为对象就是她!

  看完档回家的途中,小姨问她的伙伴们:这门婚事如何?不等她们开言,我抢先发了话:“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有红包拿,好!太好了!”小姨嗔怪地捏了一下我的小耳朵:“你懂个屁,吃、吃,就知道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中年如诗
稻 浪
让水(微小说)
乡村“看档”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乡村“看档” 2022-09-06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