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诗词文化,要更多些“诗情画意”

  ■郭元鹏

  7月28日至8月19日,开放式儿童情景剧《诗仙》在中华世纪坛剧场上演,在暑期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戏剧,《诗仙》集故事剧情、诗词朗诵、现场互动、歌舞武术等元素于一体,在演出过程中营造出一系列“开放”体验,实现了诗词文化传承的创新。

  《诗仙》讲述了超级智能机器人叨叨为了让小学生豆豆好好背古诗,在暑假陪豆豆历经时空变换,遇见“李白”的故事,展开了一段神奇而有趣的文化之旅。

  诗词文化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如何传承诗词文化?最近这几年教科书收录的古代诗词越来越多,不少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诗词文化课程,拿出来进行重点传授。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诗词文化的传承还是“昔日老模样”。摇头晃脑的背诵,死记硬背的教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倒背如流”,却不能理解真正意义。

  传承诗词文化,要“老先生”也要“新先生”。“老先生”是指诗词传承过程中的教师讲授,而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是诗词文化传承的创新,通过更亲和的方式,让孩子走进诗词文化的世界,让他们爱上诗词,爱上文化。新方式就是“新先生”。儿童情景剧《诗仙》,就通过故事剧情、诗词朗诵、现场互动、歌舞武术等元素的创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让孩子在诗词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诗词文化的“诗情画意”,而不是“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也是相同的道理,如何创新诗词文化传承的方式和载体,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无疑,让“乏味的背”变成“有趣的读”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的“诗情画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世 相 浅 见
院制“神药”虽好 代购也须悠着点
无论真假,炫富都是丑陋
让月饼回归食品本真
传承诗词文化,要更多些“诗情画意”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传承诗词文化,要更多些“诗情画意” 2022-08-11 2 2022年08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