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静
近年来,随着都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山间寻一处舒适的乡村民宿,亲身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度假首选。为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提升域内乡村民宿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效益。
民宿首先是作为住宿设施产生的,在当下城市快节奏与乡村慢生活的相互碰撞下,民宿逐渐成为一种理想中的田园美好生活形式。每到周末,大批市民会涌向周边农村去观景、游玩、体验,带活了农村经济。
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民宿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提供“后备箱”“伴手礼”等产品服务,立足一个村、一个镇,进行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打造一定的风貌特色。毕竟当建筑拥有统一的形象标准,才会更可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加强行业管理。服务不仅是民宿自身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其口碑好坏更直接影响当地旅游生态,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因此,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地方的民宿发展标准,加强日常管理督促,让游客拥有“廉价实惠”的感觉。打出好名声,才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源。
加强特色打造。在遍地开花的民宿中如何脱颖而出、吸引众人眼球?答案就是:必须靠“特色”。在单纯的住宿功能之上,地方个性与特色赋予民宿多一层文化意味,乡土味与人情味又塑造了民宿平易近人的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只有那些“颜值”与“灵魂”俱全的民宿,才有可能赢在当下,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引流助力,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大展作为。